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幸福永州 > 人文历史 > 名胜古迹
分享到:
永州馆藏文物随笔之西汉“河平二年”“泉陵家官”髹漆木豆座
  • 2020-01-13 09:25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楚天雨 平德

QQ截图20200111075756.jpg

西汉“河平二年”“泉陵家官”髹漆木豆座正视图

公元前27年,古代中国正处于西汉第十二任皇帝汉成帝刘骜的统治下。关于这个年份的来历,颇为有趣:建始四年(前29)四月,黄河决堤东郡,泛滥成灾。这年十一月,汉成帝刘骜派大司农调发钱谷赈济遭水灾的郡县,又派谒者二人征发河南以东木船五百艘搭救和转移灾民九千七百余人。第二年(前28)春,杜钦推荐王延世堵塞决河。汉成帝于是任王延世为堤使者,负责修治河堤决口。王延世效仿改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让民工用竹子编成大竹笼,在竹筐里装满碎石后沉到水底,作为基础,其上再用石头和泥土砌成河堤。经过上万人三十六天的施工,终于修复河堤堵塞决口。三月,成帝诏王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又改此年为河平元年。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位于零陵郡的泉陵侯国第三代泉陵侯刘庆驾鹤西去,他们的子孙和部下着手为他料理后事。零陵古城北门外有一座山岭,因为偏荒人少鹞子很多,故被人们称作鹞子岭。据风水先生观察,这里人迹虽少,却是一块很好的墓地,因此刘庆的子孙和部下就在鹞子岭东北麓为他建造了一座墓,把他连同他的荣光一起埋进了黄土之中。而刘庆就像一个醉酒的汉子,在他的墓穴里一睡就是两千年。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推手,它可以令许多事物面目全非,也可以令许多事物容光焕发。

当岁月的河流流淌了近一千九百年之后,零陵城外昔日偏僻的鹞子岭居然逐渐演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美梦虽然未曾被千年的鹞子声吵醒,却被建设工地的机器声意外吵醒。在方圆约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经永州市文物工作队和零陵文物管理所发掘的鹞子岭战国和西汉墓居然达20余座。

1992年冬和1995年秋冬,在鹞子岭相继发掘了封土堆连在一起的两座大型汉墓,编号为鹞子岭1号墓和2号墓。均为土坑竖穴木椁墓葬,是一种朝西的斜坡墓道。因为那里曾是监狱办的红砖厂,封土堆在烧砖取土时已被挖去。经文物专家实地测量,1992年冬发现的1号墓墓坑上口长18.2米,宽18.3米,深14.3米。因早年被盗,外椁顶板因风化腐朽而坍塌,内椁及二层棺木也被压垮移位,但结构可以复原。外椁三层,总厚近1米(底、盖均三层)。三层椁紧贴,椁四周壁板的排列是非常见的横板侧面紧筑排列方式,而由竖立的巨型木枋落槽拼合而成。最外层椁长11.6米,宽9.48米。这种壁板由竖立木枋构成的套椁,在迄今已发掘的汉墓中实属罕见,该木枋实际上也起着“黄肠题凑”的作用,用以体现墓主的等级身份,表明使用着诸侯一级的葬制。最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内椁为放置棺木的后室,底板为棺床,高出内椁的底板。后室左右各设一边箱,由上下横梁构成门楣结构,使整个墓室隔成前后两个大的部分,可从前室通过中门进入后室,通过两个侧门分别进入左右边箱。当考古专家看见它们时,发现随葬品大多已被盗走。专家们怀着十分惋惜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搜寻,居然从中发掘出一件实柄漆豆形器,底部朱书有“泉陵家官第三河平二年八月工张山彭见缮”字样。

后来,专家们从字面分析,泉陵家官即泉陵侯,第三就是第三代泉陵侯,河平二年八月就是公元前27年八月,张山与彭见,应该是两位工匠。因此,可以推定,1号墓就是第三代泉陵侯顷侯刘庆墓。

虽然刨出来的这一点点木座,如同西汉泉陵侯的残骸,但也是那么美轮美奂。因为西汉的髹漆工艺,如同一块黄金招牌,永远焕发出迷人的光辉。这批漆器不以数量取胜,而以高难度的工艺见长,体现了西汉后期漆器工艺日益精湛的发展水平,所以显得特别珍贵。

漆,产自于漆树。中国自古多漆树,因此先人对漆的运用也很早。王世襄先生1987在《中国古代漆器》一书认为:“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史上,天然漆的利用,最初应该是用于生产工具的粘连、加固,然后才发展到漆制日用品和工艺品。漆的使用,最初应该是单纯的天然漆,然后才发展为有调颜色的色漆。据考古专家认定,1978年在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距今约六、七千年。而到了商周时代,人们已普遍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

豆,在先秦时是放置腌菜、干果和肉酱等食物的器皿,《尔雅·释器》郭璞注:“豆,礼器也。”因此,漆豆是漆器中出现最早的品类之一,是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皿,由豆盘、豆柄、豆底组成,有长形豆、方形豆、盖豆、鸭形豆等。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新石器遗址晚期墓葬中,就曾出土了漆豆。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中国封建制形成时期,社会生产力随着这一新兴制度日益活跃起来,各种手工业蓬勃发展壮大,髹漆业也逐渐地兴盛起来。考古资料表明,漆器是战国和汉代墓葬中数量和品种最为丰富的陪葬品之一。细细探究,这得益于统治阶级对漆器的偏好,也是当时髹漆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漆器因为得到贵族阶层喜爱,从而变成一种社会时尚。在汉代,它不仅仅是一种物品,亦演化成社会特权的象征,代表着统治阶层的地位,因而成为贵族阶层墓葬中必备的物品。《后汉书志第六》记载:“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画。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汉代出现了专门制作漆器的工人,四川地区就在西汉早期设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工官一一蜀郡工官和广汉郡工官,它因为皇室制作“乘舆”漆器而闻名于世。因此,在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史上,西汉是一个高峰。西汉漆器工艺,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空前繁荣的时期。

西汉时期漆器的出土有三大特点:一是主要出土于大型贵族墓葬之中,且王、侯及其家族的高级贵族墓葬居多;二是出土西汉前期漆器的墓葬以长江中、上游地区居多,出土西汉后期漆器的墓葬以长江下游地区居多;三是大型贵族墓葬出土的漆器除部分明器外,大部分为实用器,且数量大,保存完整。零陵鹞子岭出土的西汉“河平二年”“泉陵家官”髹漆木豆座,就属于第一类的贵族墓葬品。

也许你觉得这不足拳头大的髹漆木豆座没有什么值得稀罕的,可是,只要你仔细品味一下它那整体纹饰,揣想一下它的制作工艺和铭文内涵,就不得不为之赞叹。特别是在六条红色圆圈(每两条组成双线)之间,不仅点缀着波澜起伏的花纹,似乎还汹涌着西汉时期的王者气息。

从工艺来讲,汉代的漆器制作技术主要包括制胎造型、垸漆糙漆、镶嵌附件和描绘装饰四个步骤。也就是说,不同器形的漆器,其胎的制作,需采用不同的工艺和木料。《盐铁论》载曰:“夫一文杯得铜十杯。”意思是一件彩绘的漆杯,价值等同十件铜杯。《盐铁论》又曰:“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供。”意思是制作一件漆器在当时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所以,对于鹞子岭出土的这件小小的髹漆木豆座来讲,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这件髹漆木豆座虽然仅仅是漆豆的局部,但它产生于西汉,我们也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感觉到它对楚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因为湖南受秦中央王朝统治时间不长,即便到了汉初,原有楚文化对汉初漆器的影响或许比其他地域更为强烈。《仪礼》各篇均有设洗、沃盥、祭祀等礼,进行沃盥是一项重要礼节。从汉初漆器组合(如漆盥、漆盘同出)的礼教含义也可以看出,说明完全继承了先秦沃盥之礼。但是,西汉后期对此种盥洗方式加以简化,盘并不同出。零陵鹞子岭泉陵侯墓只出漆盘,不出漆盥,就属于这类。

汉代漆器做工复杂,纹饰在表现技法上也丰富多彩,常常使用红、黄、绿、赭、白、灰等色漆,并且利用金属扣饰、金银平脱、细线勾勒、平涂渲染、针刻等技法绘制精美的纹饰。仔细观察这残缺的艺术珍品,我们权且不去思考髹漆木豆座的主体是什么形状,仅从木座局部,可以感觉到了泉陵侯国的富足与华丽、信仰与图腾。

或许,土地可以借助时间之手,毁灭埋在土中的肉体,但无法毁灭陪葬的文物;即便能毁灭陪葬的文物,却无法毁灭文物所承载的那个时代的文化。所有的物质都会灰飞烟灭,但文化的、精神的东西有可能穿越时空而得以永存。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