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 新闻发布会
分享到:
系列新闻发布会宁远专场答记者问实录
  • 2019-09-12 16:15
  • 来源: 永州新闻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永州新闻网讯(记者 彭丽霞 谢思佳)9月12日上午,永州市“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宁远县专场,宁远县委副书记、县长唐何发布新闻,并与宁远县副县长杨友忠分别就承接产业转移、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启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后,宁远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率先发力,承办了今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现场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请问宁远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唐何: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施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积极抢抓重大机遇,改革创新谋发展,敢于担当抓承接,先行先试干在前。成功跻身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省级高新区、台湾工业园、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大数据产业园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聚焦一个目标。我们牢牢把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目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强力推进制造强县建设,重点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光电智能终端、食品生物医药、轻纺制鞋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十亿企业、百亿产业、千亿园区。

二是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是抓规划。坚持把全县作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化大公园来规划,精准确定发展定位,精细选择主导产业,实行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多规合一”。工业园区面积由105.8公顷调整扩大到673.2公顷。将原来的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西部工业新城规划为光电智能终端产业园,台湾产业园规划为轻纺制鞋产业园,形成“一区三园”发展新格局。第二个是抓平台。实行产城、景城、城乡三相融合。扎实推进园区“135”升级工程,近两年就建成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在建的还有40万平方米;园区路网、物流、仓储、商贸、供水和污水处理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南部生态文化新城“一轴贯通、十字拓展、五大片区”加快建设,“十城同创、文明共建”全面展开,学位、床位、车位、摊位、厕位“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产业聚集力、人口吸纳力、要素集约力持续增强。

三是强化三个担当。我们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产业承接主战场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在破解融资难题上敢于担当。在融资方式、渠道等方面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引进国企央企通过EPC模式,联合建设标准厂房和园区基础设施。开展银企对接,帮助23家企业意向融资20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在破解用地难题上敢于担当。采取多条腿走路,扩总量、活存量、抓增量、优质量。积极包装项目进入省市重点项目的笼子,争取单列用地指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得到奖励用地指标1000亩,被评为省级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园区,得到奖励用地指标150亩。开展园区闲置土地专项清理行动,收回土地1000亩。通过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储备土地1.6万亩。在破解审批难题上敢于担当。建立部门会审、集中交办、联系企业等制度,推行“母亲式”服务,精准帮扶企业。将37项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园区,推行全程代办“一站式”服务,园区把关盖章、部门见章盖章,企业办证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2.5个工作日。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县一次办率、可网办率分别达到96%、100%。

四是实现四个转变。我们始终把创新招商模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一招”。这四个转变是:由全民招商向专业化招商转变。用“3个48小时”,完成与深圳无界集团对接考察、合作签约和企业入园,打造光电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两个百亿产业园,签约引进7批次33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评全省“5个100”十佳优秀项目。由单个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围绕光电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专题招商。光电智能终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已聚集多家上下游企业。先后引进“500强”企业10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3家。由供地招商向供房招商转变。以标准厂房建设促企业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实现企业“拎包入驻”。裕宁电子、海粤达科技等8家企业从落地到投产不到90天,创造“宁远速度”。由招商引资向择商引智转变。引进裕宁电子带来沈超博士团队,企业投产一年即被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博士集团研发、生产、营销团队全面迁往宁远,形成总部经济。建成全省首个县级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博士工作站达到6个,引进高层次人才349名。

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对外开放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劲。下段,我们将继续精准对标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更有力举措、更大工作力度,在对接省市开放大战略,拓展开放大市场,打造开放大平台,优化开放大环境上发力增效,努力开创承接产业转移新局面。

记者:我们注意到,宁远县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有位置、有影响,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请问有哪些可以推广分享的经验?

杨友忠: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宁远脱贫攻坚的基本情况。2000年的时候,按照865元的国家贫困线标准,全县有18.9万的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6.9%,绝对贫困标准线625元以下的多达10.85万人。在省委、省政府的扶持下,2002年宁远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宁远脱贫摘帽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奔小康”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精准扶贫,2017年如期脱贫摘帽。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918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0.6%,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跻身全省脱贫攻坚先进行列。工作上,我们主要下了“四个功夫”:

一是在牢记根本遵循下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主动对标对表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部署,建立了“1+1+X+行业”政策支撑体系。(“1+1”,即出台《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编制《宁远县“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规划》;“X”,即出台了工作考核、精准识别、督查巡查、资金整合、驻村帮扶等多个配套文件;“行业”,即细化了水、电、路、讯、房、环、业、教育、医疗、兜底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29个行业扶贫政策),确保了各项工作不折不扣、高效高质落实。

二是在压实层级责任上下功夫。我们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构建“1+15+X”(“1”即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5”即15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X”即31个行业扶贫部门)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和组织架构;选拔147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后进村任“第一书记”;派驻331个扶贫工作队,到119个贫困村和212个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选派20名乡镇(街道)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全部挂职班子成员或列席党委委员;调动92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与2.7万户贫困户结成“穷亲”;发动超过30万人次的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实现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全覆盖。

三是在紧扣精准要义上下功夫。我们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一覆盖、两补齐一统一、两特惠、一落实、两加强”教育扶贫政策、“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率100%。按照“五靠”原则,建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5个,完成搬迁17493人,实施危房改造13607户。统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六到农家”项目建设,近三年投入35亿元,实施项目6批2850个,农村面貌尤其是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是在巩固脱贫成果上下功夫。脱贫摘帽后,我们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创新实行分区分类分色精准帮扶“三分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按照贫困程度分别标识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对应实施“3+X”帮扶措施。探索实施百企帮千户、特岗帮千户、万人帮千户就业扶贫“三千工程”,开设就业扶贫基地13家、扶贫车间216家、特设岗位2000个,就地就近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5084人。全面开展问题清零行动,锁定“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的“五单预警”对象2115户5896人,全部实现限时时间题清零。2018年,健康扶贫、易地搬迁、就业扶贫、资金整合等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全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等多个现场会在宁远召开。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下段,我们将遵照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实现彻底脱贫。

记者:我们注意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宁远的整治工作在省市多次作典型推介。请问有哪些可以推广分享的经验?

杨友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战”,打响村庄清洁行动“第一枪”,精致细腻绘好乡村工笔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供两治、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作多次在省市作典型发言。在做法上,我们主要突出了与群众的“四个共同”。

一是突出责任传导,与群众共谋。围绕把宁远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化公园,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难题,以“五治五化”为主抓手,以“三清一改一拆一挂钩”为着力点,显山、亮水、露田园、整院落、美家园,打造山清、水秀、地干净、人文明、治安好的新乡村。大力推行“乡村吹哨,部门报到”、“四自两会三公开”、农户“门前三包”、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村为主、民自治,构建起县主导、乡主责、村主抓、民主体四级联动的责任共同体,解决了到村不到户、到户不到人的责任断链问题。

二是突出奖补诱导,与群众共建。彻底摒弃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采取以奖代补、以补代免、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变“政府干、群众看”为“群众干、政府帮”。县财政列支奖补资金,对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省市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点亮农村行动、村庄绿化、特色小镇等17个项目进行奖补。坚持“受益者付费”原则,根据农户家庭情况适当收取垃圾处理费,县财政、乡镇(街道)财政分别按所收取总金额30%、20%予以奖补,全县已有285个村(社区)实现了农户环境卫生缴费。将拆除废弃茅厕房、残破房、堆肥房、烤烟房“四类”废弃房与拆除“空心房”结合,与“一户一宅”改革结合,统一纳入村庄清洁行动,分别奖补100-150元/平方米,建设绿地、游园、公厕、健身场所等设施,结余用地参与土地整理,全县拆除废弃房空心房1万余座60多万平方米。结合脱贫攻坚,针对具有部分劳动力、无力交纳环境卫生费的贫困户,开发卫生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河道巡逻员等特设岗位2000个,每人奖补7000元/年。

三是突出市场引导,与群众共治。引进央企、国企、名企和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市场手段引导农户参与社会分工,实现专业的事情由专业企业做、农户的事情由农户自己做。在垃圾治理上,引进行业领军中联重科、企业苏州伏泰,建立“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四级链式收转运系统和“2+X”分类利用系统,全县垃圾集中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9%、80%,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入选全省环卫行业标杆项目、全国仅有的2个示范案例;引进亚洲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光大国际,建设永州东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覆盖周边三县180万人口,提供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在污水治理上,引进国企航天凯天环保集团,负责工业园和农村污水一体化治理;引进名企湖南建工集团,负责县城及周边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工程,建立以点为核心、覆盖周边人居的污水治理圈、循环圈、生态圈,城区、园区和城郊村全部纳入城市管网一体化治理,在县城建立3个污水处理厂和全省首座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集镇和中心村生活污水统一纳管、集中处理,建立10个集镇和40个中心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余村建立微型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各户建立分散式四格池污水处理设施,全县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48.5%,实现了死水变活水、污泥变净土。

四是突出文明倡导,与群众共护。抓住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契机,通过道德浸润、实践养成、规范约束,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共同守护家园清洁。建立县、乡、村三级实践中心(站点),持续开展卫生清洁、文明劝导、扶贫帮困、巡河护绿等文明实践活动,建成示范点101个、示范创建片2个、专业志愿服务队8个、志愿服务组织54家,登记注册志愿者10.6万人。坚持“一季一主题”,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农户需求,全县范围内每季度开展一次村庄“十佳”“十差”评选,对获得“十佳”村庄的各奖励1台价值1.2万元的三轮电动垃圾清运车,对评为“十差”村庄的扣减村两委主干绩效工资200元。各村(社区)召开一次代表大会、组建一个理事组织、制定一份村规民约、设立一支保洁队伍,实行民间河长制、路长制、田长制、楼(栋)长制,采取“季度村比+月度户比”的模式,常态化开展清洁户、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道德模范户等评选活动,凝聚共识,形成共为,422个村(社区)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以解决,形成了人人讲文明、户户讲卫生、村村讲干净的良好氛围。

下段,我们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突出重点,加强统筹,压实责任,严格督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强化典型示范引领,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顺利推进。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