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解读回应 > 专家观点
分享到:
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发自内心
  • 2019-03-14 09:39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王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和各项事业中日益牢固。最近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党员群众甚至领导干部,或多或少依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什么过时论、什么水土不合论等等还在模糊一些人的头脑,有些人表面说坚信而内心并不以为然。因此,坚信马克思主义,如何做到发自内心,依然是我们各级党组织思想教育工作和各级领导干部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讲,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强加给中国人的思想,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和社会现实性。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好这种必然性、现实性,从而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自内心、坚定不移。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它的科学性历经众多实践和近二百年时间的检验,颠不可破。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是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它的哲学思想由于其科学性和创新性日益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力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最简单的经济行为商品入手,天才地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第二,中华民族无数先驱从失败中得出的正确选择。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1840年以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数革命先驱为了民族的复兴在与西方列强的悲壮抗争中,一次又一次惨败,人们痛定思痛,陷入深深的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人提出是技术问题,于是中华有识之士大力倡行技术救国、科学救国,诸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各种救国图存思想、学说和具体办法在中国开始广泛运用,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危机更重。于是又有人提出是体制问题,可是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模仿西方体制的民国政体,国家依然落后挨打,中国人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民族兴旺的科学行动指南、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第三,契合中华文化精髓,易于为中华文化圈所接受。二十世纪初世界上五花八门的各种主义、思想盛行,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也曾运用过各种响当当的思想、主义、学说,可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成功接受并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的行动指南呢?因为马克思主义高度契合中华文化的精髓。众所周知,“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框架,孔子创立的儒学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基本思想,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莫不以为至理名言,奉为圭臬,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坚持。而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它第一次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探求人身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擘画出人类社会人人自由平等的美好蓝图。这种高度契合,当然能唤醒中华民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意识,也更容易被中华文化圈内人们接受与运用。

第四,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了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进而探索出了中华民族图强发展的光明道路,近百年的实践,尽管坎坎坷坷,历尽曲折,但从多次的奋斗和失败中悟出了一个真理:什么时候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欣欣向荣发展进步;什么时候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出现挫折甚至失败。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和挫折,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须臾也不能背离或放弃。

  只要明确了这些事实和道理,看清了我们身边的社会现实,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应该始终信仰的行动指南。这样的信仰要发自内心,就必须让前述的事实和道理,真正内化于心,流淌在神经中枢。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