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业务工作 > 工业园区
索引号: 分类:  
发文机关: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名称: 江华:“五好园区”的扬帆起航
文号 :    
江华:“五好园区”的扬帆起航
2023-11-28           来源: 《百年瑶都红》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产业园区的奋力领跑

第一节风从南方来:“五好园区”的扬帆起航

走进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工业园区。绿树掩映中,一排排现代工业厂房形成一个个产业组团:天宇上市企业孵化园、耀丰创新创业园、长锦成电机电器产业园、九恒科技产业园、明意湖智能科技产业园……日新月异地改变着这个偏远山区县的面貌和外人对瑶山的印象。

说起县情,过去往往离不开“老、少、边、穷、库”几个字,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边远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库区移民县,跟经济欠发达相关的几个因素都有。但这些年,江华的形象似乎与“欠发达地区”越来越不相符了。150天时间完成项目引进投产的“江华速度”,沿海产业转移“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的“江华现象”,实体经济支撑县域发展的“江华模式”……2022年8月29日,在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大会上,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获得先进县和先进园区,江华作为唯一一个县区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引人瞩目。

这是江华近年来全力打造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五好园区”,奋起直追,后发赶超,成为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典型的真实写照。

1

“从0到1”的艰难起步

2017年,《南方周末》曾深度报道江华的“资本脱贫战”,写到一个细节:200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以前,江华的工业“相当于一张白纸”,几乎是从零开始。当时的县委书记与企业洽谈时,企业说我们的工厂选址要符合你们县的工业布局规划才行,书记回答:“你们来了我们才有工业。”

21世纪初,江华原有的几家小型国有工业企业相继破产改制,曾经的支柱企业县卷烟厂政策性关闭,县域工业可谓“一穷二白”了。江华要不要发展工业?如何发展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争论,最终“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发展工业和园区的思路在江华迅速形成共识。全县各级各部门打破“恐高”思想、消除“怕快”心理、克服“畏难”情绪,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同快的赛……从此,江华开放的视野越来越宽,改革的脚步越来越急促,发展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200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县设立“一区三园”集中发展工业,承接产业转移,开启了全县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江华最早引入的企业之一,是一家稀土公司。江华拥有湖南省唯一一张稀土开采证,后来该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随后,江华提出学习苏州工业园招商引资模式,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江华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大厅。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坚持“大开发区”的理念,举全县之力来谋划园区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园区定位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引擎、增长极、主战场和实验区。通过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不断激发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县委建立了书记、县长召集的园区联席会议制度,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受县委书记、县长委托可召集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将县拆迁办、城建投公司、经建投公司、城北派出所、规划国土联合执法大队等机构并入园区管理,赋予园区城市开发、社会管理、投融资等综合职能。围绕“企业投资有多快、服务就有多快、办理审批就有多快”目标,落实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高新区全程代办,要干部多跑路,让企业跑一次。出台了奖励优惠政策暂行办法,筹集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同时出台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创先争优等一系列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良好的机制与环境,形成了承接沿海转移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的“江华现象”,江华经济开发区活力倍增。2018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华经济开发区转型为永州市唯一的省级高新区——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段贵建说:“高新区创新发展,是江华把工业做强做大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舞好这个龙头。”县长吴军臣说:“工业产业崛起,是江华人民共同拥有的梦想,没有工业产业的强大支撑,就没有江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生就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江华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干大事,这正是江华从“国贫县”到“经济发展快县”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密码”。

▲海螺集团落户江华。

2

筑巢引凤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飞到哪里。江华地处湖南省最南端,不沿海不沿边,2009年才开通铁路,2011年才通高速公路。在经开区建立之初,交通优势并不明显,凭什么吸引客商来江华投资兴业?

江华的回答是: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2022年8月16日,江华园区提质扩容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项目开工仪式。

做大园区平台。工业强县,园区唱主角,江华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建设特区的模式,围绕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目标,高起点、大力度推进园区建设。201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135工程”,扶持标准化厂房建设。有的地方担心标准化厂房“难消化”,江华却看准机遇,努力争取标准化厂房120万平方米,比计划翻两番,为优质项目入园和快速投产夯实基础。据统计,多年来共筹措资金40余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征收土地2万余亩,建成标准厂房150万余平方米,拉通了主干道路51公里。完善了水电路讯等“七通一平”,加强了雨污分流管网、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建设了现代综合物流园、九恒家博园,开通了江华至广州、深圳、东莞等物流专线,配套了学校、医院、酒店、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努力把园区建成宜业宜居宜游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夯实交通平台。从2012年起,江华相继投入20多亿元,先后修建84条“致富路”,架起36座“连心桥”,补齐交通短板,大降物流成本。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工及建成,缩短了江华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江华同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粤港后花园的优势日益凸显。2022年,江华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长达12公里、贯穿江华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生命线”——瑶都大道的提质改造,改造后的瑶都大道宽敞美丽,车流如织,成为园区发展的“加速器”。2022年上半年签约的4个总投资额均超10亿元的项目,皆沿大道两厢布局。

▲做美城市平台“筑巢引凤”。

做美城市平台。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县”为载体,先后斥巨资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实施机关院落花园化和拆围透绿工程,26个单位通过了永州市园林式单位验收;启动了13个生态公园、7大水面和5大水系建设;投资10亿元精心建造“神州瑶族文化园”。

创新建设平台。江华整合县内所有的平台公司,组建成立江华冯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作为全县重大城建项目的建设主体、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市政公用设施的运营主体。冯发集团创新“股权合作+工程总承包+运营” 模式,通过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实行项目内部盈亏平衡,与央企中铁城建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标准厂房等项目实行一揽子建设和市场化运营。预计整个项目完成后,将新建13公里产业大道,新增60余万平方米园区配套建筑及200亩生活服务综合体,满足新增100家以上企业使用。神极电机、硅钢片、绿宝石汽车电容、电子信息产业园等 6 个引资过亿元的新建项目均按此模式建设厂房 34 万平方米。置身江华,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高耸的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江华最新最美的图景:广场楼宇错落有致,高档气派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绿树、雕塑点缀其间,宜居、宜业之城呼之欲出。

做活融资平台。为筹措更多的园区建设资金,破解项目建设难题,江华采取向上争资、招商引资、银企对接等措施,创新融资渠道。每季度定期召开“政银企”洽谈会,引导金融组织加大对园区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至今已为企业融资4000余万元。园区在不增加政府债务的前提下,以平台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共筹集各类资金5.8亿元,极大地保障了园区发展建设和工作运转。与此同时,江华还用好产业基金,与长沙银行合作率先组建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用足政策性贷款,获得国家开发银行6亿元授信贷款打造特色马达小镇;用活专项债券,将全县80%的专项债券9亿元用于产业发展。2022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主动为企业解决突出问题60余个,联系金融部门,为19个项目融资贷款9.31亿元。良好的融资平台为园区建设蓄能聚势,为项目落地、开花结果、产业集聚源源不断提供财力支撑。

用地是招商引资的“老大难”。2013年,江华高新区扩容,当年划入产业园的征收地达1.3万亩,确保今后多年引进项目用地无忧。然而,县财政能否背得起这个包袱?经过调查研究,参照先进地区的做法,江华创新“两置换(补偿金置换社会保障、安置地置换生活出路)、两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两转变(村委会转为社区、村民自行决定转为城镇户口)”的征地模式,一次性征地1.3万亩,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县财政每年只要拿2000万元左右,替征地农民缴纳保险;土地一次性补偿款变“细水长流”,农民也更安心。2021年完成土地征收1692.05亩,土地报批348亩,有力地保障了锐毅马达、一次性丁腈手套等项目用地。已启动总投资约3亿元的振兴大道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良好的基础环境补齐发展短板,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目前,园区开发面积达7.4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177家,落户20家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40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其中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依托中小微服务平台对接企业上市服务,已孵化中小企业60多个,拥有产学研合作、投融资平台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16个,建成博士后流动科研站3个。中国五矿集团、中国稀土控股、安徽海螺集团、中国风电集团等20家上市公司相继落户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

从产业链到产业集群

创建“五好”园区,离不开产业链的牵引。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接续奋斗,用活用好园区平台,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产业集群聚集。

推行领导招商、全民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模式,掀起新一轮大招商、大开放的热潮。全县64名县级领导、106名科级单位一把手带头招商,“母亲式”服务温暖客商。2021年底,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段贵建带队到安徽马鞍山市招商,回程时听说江西省赣州市有一个不错的项目,立即调转车头,赶到赣州时已经是凌晨3时,早上8时,段贵建便到项目现场考察。2022年已有国诺智能机械产业园、肿瘤芯片检测、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达成意向。

然而,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江华高新区,不在信奉“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信念,而是围绕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来招商,谋划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佛尔盛电机生产车间。

▲邦特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贵德光电产业园。

2016年9月,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江华第一时间出台《鼓励和扶持企业挂牌上市奖励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并筹集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股权定增等方式,吸引希望通过绿色通道上市的新三板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江华。短短一年时间内,8家新三板企业在江华注册公司,发展高新产业。

为保证项目质量和档次,高新区对项目入园设有严格的准入“门槛”,所有拟入园项目必须经过高新区管委会考察、初审和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方可签约落户。在严把项目入口关上,坚持“三个不进”,即投资规模小、投资强度低的不进;附加值低、税收回报不高的不进;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不进,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招商引资逐步向“招商选资”和“选商引资”转变,入园项目的品质和规模大幅提升。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赋予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湖南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如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江华高新区作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这是一道必答题。县委、县政府立足江华自身资源禀赋和环境优势,交出的答卷是:不断优化精准发展“一主一特”两个产业,即:以稀土、不干胶为核心,以九恒集团、贵德集团、盛华达电池、五矿稀土、正海新材料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群;以马达小家电为核心,以丰辉电机、龙德晟机电、长锦成电器等企业为代表的电机电器产业群。并以“马达之城,小家电之乡”的产业定位,着力培育引进电机电器上下游企业,谋求产业链全闭环发展,打造千亿电机产业集群。

好的规划定位带来好的产业项目。目前,江华高新区内以新能源和新材料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马达和电机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链条企业总数达124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7.39%,税收占比85.4%,产业集聚度达75%以上,打造了一条“拆不散、带不走”的产业链。(未完待续)

▲江华九恒集团生产车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 顶部

主办单位: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永州市冷水滩区逸云路1号永州市政府大楼12楼 政府网站标识码:4311000002 电话:0746-8368005 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9375号  

E-mail: yzxx@hnyzjxw.gov.cn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