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4311000016/2024-00781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林业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2024年全市林业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林业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面上紧扣“七聚焦七落实”,重点抓好“1348”工程,真抓实干、力争上游,奋力开拓永州林业发展新局面,努力为建设现代化新永州夯实生态根基,作出更大贡献。主要目标是:实现营造林41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05%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400万立方米以上、湿地面积稳定在47万亩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75%`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左右,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33‰以下。
一、紧紧围绕“七聚焦七落实”,全面推进林业重点工作
1.聚焦林长制高效运行狠抓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发挥“林长”头雁效应,压实县、乡党委和政府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主体责任,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强化对下一级林长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用好林长令、交办单、提示函、建议函,督促各级林长切实履职尽责,推动解决责任区域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林草队伍能力建设,强化网格“一长四员”业务技能培训,充实基层站(林长办)技术力量。规范各级林长办建设,实现林长办运行实体化、林业站发展标准化、护林员科技员管理规范化。完善网格化管护体系,规范生态护林员管理,管好用好巡护系统。强化督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坚持林长制督查、考核、激励和评价一体化推进。聚焦重大任务、典型案件和林农关注焦点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树立林长制考核权威。强化结果运用。将林长制工作继续纳入市级层面督查考核、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内容,作为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持续开展先进单位、优秀林长、护林员标兵评选活动。
2.聚焦中心大局狠抓落实。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强化用林用草要素保障,推进“源头管控”“依规管地”,主动做好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事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为全市经济稳增长做好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省局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承接、实施。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主动融入全省五大林业千亿产业整体布局,大力发展油茶、竹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花木等绿色产业,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全力争取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强水肥一体化、油茶林道建设,打造一批油茶高标准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探索整市推进林业碳汇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发。充分发挥植物园、舜皇山、阳明山、九嶷山等优势资源,统筹推进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向上争资、向外引资、向市场融资,做大做强林业项目资金基本盘。加大对祁阳市下马渡镇青峰村的驻点帮扶力度。开展林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领域以工代赈,积极争取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增加林农劳务性收入。持续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组织“三下乡”、林业科技周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惠农效应。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聚焦国土绿化狠抓落实。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认真组织实施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湘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严格实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大力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同步推进植绿与提质,实现宜林尽林、成林成景。指导县市区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森林乡村,进一步擦亮“绿色”名片。积极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在抓好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森林可持续经营五年行动,统筹“双重”工程、国家储备林建设、油茶低改等项目,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政策支持,以人工商品林为重点,全面推进以培育大径材、珍贵树种和油茶低产林改造为主,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为辅的多样化森林可持续经营,发挥国有林场龙头作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示范点、示范带和示范片。强化造林质量管理。加强重点项目质量评价,建立项目矢量数据体系,全面梳理2019年以来国土绿化项目实施矢量数据,开展项目计划、作业设计、成果上图,实现项目全过程精准管控。加强新造林管护,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坚决防止“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现象,稳步提高造林成活率、成林率。加强乡土树种良种选育,强化种苗质量监管。加强审计、质量评价等发现问题整改,建立营造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4.聚焦资源管护狠抓落实。强化林草资源保护。常态化开展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逐步实现与国土“三调”数据同步更新,推动实现林草湿一体化监测、“一张图”监督管理。加强临时占用林地管理,督促用地单位按时复绿或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启动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审查,加快推进林地落界工作。配合做好基本草原划定、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制定“十五五”期间年采伐限额编制方案。组织编制县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优化公益林布局,着力实现公益林、天然林“地、图、人、钱”动态协调监管。持续加强林草湿督查,从源头抓好防范,在项目立项阶段规避违法问题隐患。扎实抓好森林督查图斑核查整改,开展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一批破坏林草资源问题。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全力支持和配合南山国家公园东安舜皇山片区建设,扎实做好整合优化方案获批后续工作,启动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探索推进保护地综合执法工作,扎实推进各类涉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突出质量评估,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水平。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加大破坏湿地问题查处力度,抓好“一法一条例”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健全湿地保护部门协作和信息沟通机制,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修编。开展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监管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国际、国家重要湿地。
5.聚焦野生动植物保护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候鸟迁徙通道保护监测站点体系,健全候鸟保护长效机制,确保“千年鸟道”安全畅通。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紧盯非法猎捕、滥采盗挖、贸易、运输及经营等全过程,深入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执法和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候鸟等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鸟类智慧监测系统,在确保候鸟迁徙安全通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观鸟产业,着力打造“千年鸟道”保护高地。科学保护利用。加强中华穿山甲、资源冷杉、银杉等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监测,支持野生动植物资源中医药产业等依法合理利用,做好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与补偿。
6.聚焦安全底线狠抓落实。守好森林防火底线。以“林长制+森林防火”为抓手,加快推进林火阻隔系统与森林消防蓄水池建设两年行动,建设林火阻隔系统385.61公里,消防蓄水池7513立方米,确保12支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森林消防队伍通过省局验收。认真组织实施永州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林火阻隔系统工程增发国债项目,宣传贯彻《永州市森林火源管理若干规定》,严格落实火情热点快速核查处置“131”机制,全力提升森林火情火灾早期处置效能,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守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底线。强化林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开展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和防控,全面加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打好防控“阻击战”,抓实冷水滩区、零陵区、东安县、江永县等重点区域的疫情防控,强化对非疫区的监测防控。严格疫木源头监管,加大疫木无害化处置力度,牵头组织开展“护松2024”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强油茶、楠竹、松树等有害生物的应急处置,推广生物农药、天敌和物理手段等开展无公害防治。守好林业安全生产底线。扛牢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聚焦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林区,紧盯林区建筑、道路交通、生态旅游、野外作业、林产品加工、林区禁毒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安全风险。
7.聚焦自身建设狠抓落实。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深化和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推动“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建设,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牢牢把握新时代干部素质培养要求,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为事业选、为事业用,培养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打造一支适应林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持续巩固林业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深入实施“1348”工程,全力推动林业工作创先争优
“1348”工程:紧扣1条主线,提升3项治理能力,实施4个试点示范项目,推进8大行动
紧扣一条主线:紧扣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关于林长制工作的部署安排,创新思路,主动发力,将林长制实施运行与林业重点工作任务有机融合、同步推进、抓出实效,全力以赴推动林长制工作创先争优。
提升三项治理能力:一是行政执法能力。积极主动与编制管理部门对接,落实行政执法专门机构和编制,选优配齐执法人员、执法装备,建成高效运转、行之有序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系统性、规范性、创新性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加快提升从业人员理论素养和办案能力,提高案卷制作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制定一套务实管用的林业行政执法模式,规范办案流程和处罚程序,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林业行政执法机制。二是林业再信息化能力。抽调骨干力量,辅以第三方技术支撑,组建大数据专班。整合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森林防火、古树名木等数据,打造全市林业系统大数据中心。联通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视频系统,实现全市森林资源“一屏监测、一网看管”。三是干部综合能力。进一步畅通系统内干部职工交流机制,加强局机关和局直属单位、县区林业系统的沟通交流,组织开展蹲点帮扶、跟班锻炼、业务培训等学习交流。有计划、分批次从市局、县局和各级各类保护地及国有林场选派人员参加集中培训。常态化开展林长制、森林防火、林业产业等专项业务培训。
实施四个试点示范项目:一是林业碳汇示范项目。主动适应国家碳汇政策体系、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开发,探索通过市政府成立或指定国有平台公司作为项目主体,统一开发国家核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造林碳汇项目。积极跟进湖南省地方碳汇市场建设进程,以金洞国有林场、江华国有林场为示范,大力开发湖南省地方林业碳汇产品。二是国家储备林建设示范项目。规范国储林项目建设,结合其他金融产品,将森林质量提升、林产加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通盘考虑,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打造示范工程。三是集体林森林经营试点项目。大力争取省级试点项目,鼓励引入社会资本,重点在双牌、道县、蓝山等地,选定集中连片的集体林地,通过森林抚育与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相结合,发展多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子。四是“以竹代塑”试点项目。依托丰富的竹类资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就竹材加工、改性、复合等“以竹代塑”技术难题进行集中攻关,创新推出一批性能优良、价格合理、环保可靠的新型竹制品,积极打造竹加工产业集聚区,支持双牌、蓝山、东安、新田创建全国“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
推进八大行动:一是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通过资源普查、建立专家团队、加大保护宣传、强化日常监管、实施抢救复壮、开展专项打击、建设主题公园等系列举措,持续提升古树名木管护水平,切实把全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好、发展好、合理利用好。二是资源管理精准提升行动。重点加强对新能源、砂石土矿等领域的监管,组织开展森林督查交叉检查,加大对破坏森林、草原资源问题的打击力度,挂牌督办一批违法破坏森林、草原典型案件,形成震慑,确保全市破坏森林、草原资源的案件数量、面积持续降低。三是油茶产业扩面提质行动。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充分利用好中央、省级财政及产油大县专项资金,保障生产用地和水源项目,全市完成油茶新造13万亩、低改27.85万亩。各县市区新建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不少于5处。四是擦亮“千年鸟道”品牌行动。坚决扛牢候鸟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发展的职责使命,从宣传引导、基础建设、立法保护、科技支撑、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保障“千年鸟道”长远安全,进一步擦亮“千年鸟道”生态名片。五是森林防火固本提质行动。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聚焦当前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开展宣传大动员、基础大提升、队伍大演练等系列行动,深入推进依法治火、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坚决打好森林防火攻坚战、持久仗。六是林工产业发展倍增行动。立足现有家具产业园、竹木产业园、油茶产业园等基础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科技攻关,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林工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动全市林工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七是松材线虫病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按期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任务,严格落实疫木清零管理,严厉打击疫木盗伐、无证运输、非法收购和加工销售等行为,年内拔除冷水滩区曲河街道、零陵区石山脚街道、东安县大庙口镇、江永县兰溪瑶族乡4个乡镇疫点。八是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增效行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推介、延伸产业链条,策划组织系列生态旅游活动,有效激发发展潜力、提升发展实力、增强发展活力,真正把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做好、做活、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