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00021/2020-01184 | 发文日期: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局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主题词: | 农村同步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 |
统一登记号: | 信息时效性: | 有效 | 文号 : | 永发〔2020〕1号 |
政策解读:永州市农业农村局解读《关于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
H5解读:永州市农业农村局解读《关于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H5)
中共永州市委
永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村同步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
(2020年3月31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完成“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力气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十三五”规划任务如期完成,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在普遍实现“一超过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全市剩余贫困人口14523人在5月底前稳定达到脱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持续发力,对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重点乡镇和深度贫困村,由市、县区领导分别挂牌督战,确保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特殊贫困群体,要统筹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2.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实施“六个一批”产业扶贫工程,因村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扶贫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电商扶贫产业和光伏扶贫产业,打造一批扶贫产业园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注重提升贫困群众基本技能,强化产业、就业和资产收益保障扶持,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深化消费扶贫,抓好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均参与扶贫产业项目,完善巩固脱贫成效。(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广体局、市林业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3.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活动,全面排查整改收入不达标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及饮水安全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着力提高脱贫质量。严把贫困退出关,化解和防范扶贫领域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全面总结、宣传和展示脱贫攻坚成就。积极探索相对贫困帮扶机制,促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二、加强农村生态治理
4.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行动。深入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优化排污口设置布局。全面推进“双河长制”,加大小水电清理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工作,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环境。全面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任务。(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5.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加快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继续开展日供水1000吨或供水人口在10000人(简称“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水质监测检测“三同时” 制度,实现农村“水清、水满、水生态”。(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6.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措施。全面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确保畜禽综合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7.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严格按照《湖南省农村厕所建设技术导则》要求,全面排查整改2019年农村改厕质量问题。坚持整镇整村推进、办点示范、改水改厕治污一体化,落实“五个统一”要求,改(新)建农村卫生厕所1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8.实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行动。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完成10个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改造),加快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宁远项目、开工建设道县项目,完成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全面推广“一约四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现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加紧推进2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1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9.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实施农村植绿建绿工程、“空心房”治理工程和农房风貌改造工程,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农村空心房拆除率8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落实《永州市乡村房屋建设管理条例》,规范农村建房管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10.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深入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按照“五美”要求,落实“领导办点、项目跟进、驻点帮扶”制度,扎实推进“一县十镇百村”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示范)村400个以上,其中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以上。深入开展以“三改、三治、三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心城区周边乡镇环境卫生整治攻坚行动,率先建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导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四、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11.加快推进“六个”全覆盖。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全覆盖,强化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力度,全面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全覆盖,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继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落实特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医疗保障资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加快实施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工程,新改扩建一批农村敬老院。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继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确保供水有保障。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实现动态存量清零。推动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2000公里,全面实现25户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组组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水利局、市委组织部、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12.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面完成3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鼓励县区整合高标准农田20%的项目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基地。继续抓好涔天河灌区工程、毛俊水库两个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成何仙观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实施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力争双牌灌区列入全国第一批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丘陵山区农机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和智慧气象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13.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扶持县级医院,加强农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30分乡村医疗服务圈”,鼓励医疗人员到乡镇卫生机构工作,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泛开展文体志愿服务、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五、发展精细特色现代农业
14.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30万亩以上、299万吨以上。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全链条的生猪产业,确保实现年出栏生猪620万头,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70%以上。抓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15.加快建设精细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两茶一柑一菜一药”“一县一特”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完成柑桔品改扩园5万亩、食用菌扩能2万吨、茶叶扩园2万亩,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0个,建成10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0万亩优质柑桔基地、20万亩富硒有机茶基地、100万亩高产优质油茶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16.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实施产业链企业“培优倍增”计划,以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扶持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15家、5亿元以上的全产业链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0家。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招商力度,每个县区引进2家以上规模农业企业。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南、北两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1个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抓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永州配送中心暨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提质升级和蔬菜直供香港试点工作,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供销联社,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17.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示范基地,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65个以上。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大力推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建立健全“永州之野”公用品牌母子体系、运营管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和营销推广体系,办好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永州系列活动。到2020年底,授权使用“永州之野”公用品牌商标的企业100家以上,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150个以上。加大“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营销推广力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18.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旅游“11233”工程。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5家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10家省级休闲农业集聚村和1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农庄,规划建设22个农业特色小镇、11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施农业强镇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体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9.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推进农村党支部“五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和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健全村干部“凡进必审”“县级联审”机制,年内70%以上的村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健全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稳定保障村组织运转经费。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分级分类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和农村党员培训。(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20.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抓好农村辅警“113”工程、网格化与综治中心建设,全面推行村治保会建设,探索治保会主任与农村辅警相互兼任机制。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工作,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形式的法律服务。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开展平安县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21.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乡村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日葵工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十大陈规陋习”,倡树“十大文明新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确保2020年底县级文明村镇占比达到50%。(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22.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合同签订、证书发放入户、资料整理归档入馆“三个100%”。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管好盘活集体资产,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年内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23.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完善组织体系,建好工作队伍,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确保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不脱钩、不断档。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1月底前完成121.82万宗登记发证任务。统筹抓好供销合作社、农垦、国有林区林场、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改革事项。(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供销联社,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八、强化工作保障
24.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要求,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大力培育“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县区要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四个优先”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25.强化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三农”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市县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七大优势特色产业,支持“永州之野”品牌营销推广。创新投放方式,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鼓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的节余指标收益主要用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
26.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工匠、农业经理人。支持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利用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从业人员培训和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大农村留守妇女的培训就业力度,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启动乡镇农医特岗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年内招录农业专业特岗生100人。(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各县区、管理区、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