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等重大挑战,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上项目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转作风抓落实,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217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17229万元,增长3.0%;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52763万元,增长11.7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47911万元,增长12.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790元,增长9.6%。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8.1:28.9:43.0调整为26.0:29.0:45.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1%。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7%、34.46%和57.67%,分别拉动GDP增长0.79个、3.45个和5.76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65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占地方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71.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3%,涨幅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5%。居民消费八大类指标呈现“六升二降”态势:食品类下降0.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7.0%,衣着类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4.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2%。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82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7229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0.64万亩,比上年增长1.0%;油料种植面积12.48万亩,增长5.1%;烟叶种植面积3.98万亩,增长15.2%;蔬菜种植面积49.56万亩,增长9.7%;水果扩园2.2万亩,脐橙总面积达到13.4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38.2万吨,比上年减少2.2%;油料产量1.29万吨,增长12.8%;烤烟产量5247吨,增长8.6%;蔬菜产量89.46万吨,增长10.0%;水果产量13.9万吨,增长12.0%。全年生猪出栏98.02万头,与去年持平; 牛出栏7.66万头,增长0.8%;羊出栏11.58万头,增长7.4%;禽蛋产量3476吨,增长0.5%;水产品总产量2.62万吨,增长5.0%。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45亿元,完成2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标准烟田5000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6.4万亩。全县拥有农业机械86956台,增长6.0%;总动力44018万千瓦,增长6.0%。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46.5%,提高3.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29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完成工业增加值281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36017万元,增长40.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6483万元,增长20.1%。
全县规模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铁矿石原矿8373吨,下降64.8%;锰矿石成品矿24827吨,增长14.6%;锌金属含量620吨,下降59.1%; 精制食用植物油516吨,增长91.8%;硅酸盐水泥熟料91.44万吨,增长4.4%;水泥125.41万吨,增长19.7%;皮鞋637万双,增长20.2%;纱517吨,增长8.4%;布830万米,增长70.4%;服装498万件,增长103.3%;人造板1663平方米,下降74.2%;纸制品913吨,增长9.1%;模具26.14万套,增长13.6%;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6588对千米,下降13.6%;电力电缆2646千米,下降14.1%;电子元件5996万只,增长4.7%;生铁25169吨,增长50.6%;钢材15335吨,下降50.3%;铁合金51407吨,增长149.7%;印制电路板6595平方米,增长29.4%;化学试剂2782吨,增长26.8%;金属紧固件3480吨,增长48.4%;发电量14007万千瓦小时,增长20.5%。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833万元,比上年增长41.2%;实现利税总额15377万元,增长58.5%,其中利润总额2729万元,增长23.7%。
建筑业发展较好。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1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43818元,比上年增长2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3.7万平方米,增长36.2%;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5.86万平方米, 增长3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4909万元,比上年增长31.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739万元,增长62.7%;第二产业投资723200万元,增长101.4%,其中工业投资528104万元,增长60.0%;第三产业投资289970万元,减少30.0%。
房地产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9084万元,比上年增长4.8%。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49991万元,增长13.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09.61万平方米,增长29.2%;竣工面积31.14万平方米,增长41.2%。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1.09万平方米,增长23.7%;商品房销售额55256万元,增长52.7%。
五、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市场消费较快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4867万元,增长1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076万元,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54万元,增长21.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4492万元,增长13.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158万元,增长14.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039万元,增长13.6%。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8%。
对外贸易呈现新起色。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出口总额2026万美元,减少1.6%;进口总额231万美元,增长122.1%。加工贸易实现1500万美元,增长近4倍。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550万美元,增长0.7%;实际到位内资37.36亿元,比上年减少7.2%。引进工业项目18个,引进了三湘源电子、三雨电子等5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1354万人,比上年增长9.4%;完成客运周转量140902万人公里, 增长14.2%。完成货运量724万吨, 增长12.9%;完成货运周转量155529万吨公里,增长15.1%。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17698辆, 增长28.0%, 其中轿车保有量3311辆, 增长20.3%。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3467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6693万元,增长7.1%。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4万户,下降6.8%,其中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11户,下降11.9%;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71万户,下降5.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01万户,比上年增长6.7%。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0.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实现旅游总收入319万元,增长8.9%。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5017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547万元,增长24.7%。全县财政总支出263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7096万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9567万元,增长30.9%。
金融业稳健运行。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3633万元,增长8.7%,比年初净增7859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5438万元,增长13.9%,比年初净增10094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6572万元,增长20.6%,比年初净增59223万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68633万元,增长30.9%,比年初净增63462万元。
保险业运行良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781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565万元,增长25.7%;人身险保费收入12216万元,增长2.8%。年末共赔款和给付支出7154元,比上年增长61.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470万元,增长29.4%;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4684万元,增长186.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3%,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8%。年末全县共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10079人;普通中学39所, 在校学生31825人;普通小学266所,在校学生65556人;幼儿园(班)184所,在园(班)人数31062人。全县共有教职员工7078人,其中专职教师6110人。
科技工作卓有实效。全县共申报国家专利160件,获得专利授权43件,增长48.3%,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4项,通过“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中期评估。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名胜风景和文物保护单位58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69个,艺术演出5.5万场次,艺术表演场馆1个,文化馆1个,1个三级图书馆藏书54.73万册;乡镇文化站覆盖到乡,农家书屋覆盖到村;鬼崽岭遗址等三处文物晋升为国保单位;免费送戏下乡、免费放映电影6800场,成功举办第四届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全县电视发射台1座,卫星电视接收站台56个,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1%,有线电视用户8.26万户。通过直播星发放、有线联网、无线覆盖三种方式共解决了盲村用户1157户。1213套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锅全面发放安装,建设广播“村村响”行政村420个。
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612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 医院8所、卫生院23所,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拥有床位总数1773张,比上年增加185张;卫生技术人员15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22人,注册护士603人。
体育事业健康进步。全县共有电脑体育彩票布点29个,全年完成销售额1100万元。参加省级体育比赛,我县运动员获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4枚的好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化步伐加快。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9.58万户,户籍总人口75.29万人,其中男性41.16万人;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78万人,乡村人口35.93万人。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全县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41.78%,提高5.0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32‰,死亡率7.19‰,人口自然增长率5.1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城乡一体化指标)11791元。其中:城镇居民收入17634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6元,增长13.1%。
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全县新增城镇就业706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731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6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528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817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人数22.3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9%。全年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74人,增长19.3%;领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276人,增长19.3%。
十一、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良;境内潇水及其支流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Ⅰ类水质占3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基本达到各功能区所规定的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34.6吨、氨氮排放量1313.5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167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734吨,分别完成年度削减1.42%、1.51%、1.17%、0.8%的目标任务。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比上年分别下降90.0%、83.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8,下降86.3%;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全年发生道路交通重大事故66起,死亡67人,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9.32%。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双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