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邹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严万达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常因技术应用风险高、前期投入大而望而却步,高校院所的“金种子”技术难以落地生根。针对这一痛点,永州市科技局创新推出“先用后付”等模式,成功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蹚出一条降风险、激活力、促共赢的新路径。
作为永州市重点培育的新材料企业,金箭新材料聚焦纳米碳酸钙的高端应用,亟需突破阻燃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以打开新能源汽车部件等高端市场。然而,新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存在多重风险;传统“先付费、后应用”的模式,让企业在决策时顾虑重重,阻碍先进技术的快速导入。
永州市科技局积极鼓励并支持金箭新材料与湖南科技学院教授、派驻企业的市科技特派员唐武飞大胆探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唐武飞将其核心科技成果——“阻燃型纳米碳酸钙技术”及相关配方工艺,无偿授权金箭新材料先行用于产品开发与试生产。企业无需承担高额的前期技术转让或授权费用。双方明确约定,技术服务及后续研发支持的费用,直接锚定技术应用带来的市场收益。在企业成功应用该技术获得下游订单并实现销售回款后,按合同约定比例分期支付技术费用。
永州市科技局强化服务保障,多措并举支持唐武飞与金箭新材料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唐武飞针对阻燃性纳米碳酸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部件时面临的“树脂基体选择”、“纳米粒子与酸性阻燃剂高温稳定性”等核心难题,组织联合技术攻关,提供持续理论指导与实验支持;市科技局相关项目对此类联合研发给予倾斜支持。唐武飞与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紧密合作,将学生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与企业技术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在校实验室完成“汽车用阻燃复合材料”小试研发,达标后进入企业进行中试及批量生产,优秀毕业生直接输送到金箭新材料。唐武飞带领企业走访中国塑料行业协会阻燃分会等权威机构,邀请李斌等国内顶尖阻燃专家为企业“问诊把脉”。金箭新材料与永州市其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湖南美莱珀)合作,共筑地方科技力量与平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先用后付”模式,让企业创新“轻装上阵”。随着阻燃型纳米碳酸钙技术快速实现产业化应用,金箭新材料成功获得国内知名汽车厂商5000万元订单,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两次实现永州市科技领域国家级荣誉“破零”),成为永州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标杆案例。科研与标准化实现新突破,联合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中5项;成功参与《纳米碳酸钙》国家标准的修订;联合发表SCI一区高水平科研论文。项目与人才双丰收,企业承担了湖南省工信厅“揭榜挂帅”项目、永州市十大科技创新项目等;企业董事长、研发总监及唐武飞本人分别入选湖南省“三尖”(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荷尖”及“湖南省引进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等省级人才计划。目前,合作双方已顺利执行完毕涉及该技术的3项横向合同,前2项合同费用支付严格遵循“订单回款后分期付”的约定。
永州市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模式在实践中证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降低企业风险是核心,绑定利益是关键,深度协同是保障,政策环境是土壤。永州市科技局将持续总结完善“先用后付”等创新模式的经验,在更广泛的领域和地区推广应用,让更多创新成果跨越转化“鸿沟”,惠及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