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政府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永州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 2013-05-31 10:24
  • 来源: 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机构:
  • 【字体:   

永州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永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提出的“五大体系”建设重点,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优质、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克服了严重干旱、洪涝灾害、冰冻雪灾和金融危机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完成了“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全市农业稳步发展,农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发展战略,农作物面积产量大幅增加,以优质稻为主的粮食生产、以脐橙为主的柑桔生产成为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优质商品蔬菜、无公害蔬菜等为主的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自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获得丰收。与2006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839.9万亩,增加25万亩,增长3.1%;总产量319.53万吨,增加13.58万吨,增长4.4%。水稻面积642.81万亩,增加23.1万亩,增长3.7%;总产量271.54万吨,增加9.47万吨,增长3.6%。

二是水果面积增幅较大,品种结构调优。“十一五”以来,我市以发展优质脐橙为重点,以柑桔为主的水果品改、低改成效显著,重点建设了“一带三基地”柑橘优势产区,即道县、宁远15万亩脐橙,成为全省最大的鲜食脐橙优势产业带;东安加工型哈姆林甜橙5万亩、温州蜜柑10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橙汁、宽皮柑橘加工原料生产基地;祁阳加工型温州蜜柑15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宽皮柑橘加工原料生产基地;江永15万亩香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鲜食生产基地。近五年来,也是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新品种扩园力度加大,柑桔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水果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与2006年相比,水果面积138.85万亩,增加13.12万亩,增长10.4%;总产量66.39万吨,增加16.58万吨,增长33.3%。柑桔面积94.12万亩,增加9.33万亩,增长11%;总产量43.68万吨,增加12.6万吨,增长40.6%。

三是精品茶园面积增大,品种调优。“十一五”以来,全市茶叶产业发扬光大,推陈出新。茶叶是永州农业的特色产业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茶树品种丰富,江华的苦茶、回龙圩的无公害茶、铜山岭的绿茶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近年来,福田的绿茶、双牌的塔山茶、蓝山的青叶、白叶、竹叶、牛皮苦茶等优质特色茶园发展迅速。到“十一五”末,全市茶叶种植面积4.75万亩,产量1200吨(其中名优茶138吨),产值3736万元。

四是蔬菜规模逐年扩大。蔬菜生产平稳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销形势健康快速发展。与2006年相比,蔬菜种植面积169.71万亩,增加1.57万亩,增长0.9%;总产量275.3万吨,增加10.12万吨,增长3.8%;总产值36.18亿元,增加3.96亿元,增长12.3%。外销商品蔬菜总量219.83万吨,增加23.9万吨,增长12.2%;实现产值30.23亿元,增加10.98亿元,增长57%。

(二)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业环境保护与认证认可体系和市、县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市、县区、大型超市已初步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祁阳、宁远已建立了高标准的国家级农产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强化蔬菜、大米、水果、茶叶农残速测和例行监测,全面推广农产品市场准入,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制定水稻、水果、蔬菜等农业地方标准55个,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430多个,总面积17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得到大的发展,全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到296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监测面积累计达到60万亩; “三品”认证总数累计达到25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2个、绿色食品64个、有机食品7个。

(三)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完整的科研、教学、推广网络。农作品种选育、引进、推广水平显著提高,到“十一五”期末,选育出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品种19个,其中通过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8个。每年引进推广的水稻新品种20个以上,新品种更新更换为2至3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民技术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农民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累计培训新型农民8.9万人,绿色证书培训2.4万人,阳光工程培训累计培训7.11万人,转移就业6.66万人,农业科技入户培训科技示范户1.2万户,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00万人次。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重点推广了水稻抛秧、规范化化学除草、秸秆还田、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稻鸭共生、水果套袋、果园生草覆盖等重大新技术,有力地推进了种植业的品种良种化、技术先进化和管理规范化,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到结构优化、总量扩张、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全市重点培育了优质稻、果蔬、油茶、畜禽、竹木、烟草和中药材七大产业链,带动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据统计,全市共有工商注册登记农产品加工企业2799家, “十一五”期间增加75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8家, “十一五”期间增加53家,过1000万元的企业65家,过亿元的企业15家,过3亿元的企业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的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5家,至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 17.8 %,高于工业增幅3.6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12亿元,上交税金0.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7.8%,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27.8%;市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29.6%。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银光、天龙、舜皇等企业为龙头的大米产业;以熙可、永罐、宝达等企业为龙头的果蔬产业;以金浩、优仕、九薿山植物油等企业为龙头的油茶产业;以湘纸、科茂、山香油脂等企业为龙头的竹木林化产业;以恒惠、鑫隆、万佳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以零烟为龙头的烟草加工产业;以敬和堂、希尔、大自然等企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等七大农业大产业链。其中,果蔬加工能力30万吨、茶油加工能力3.5万吨,均居全省第一位;大米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列全省第三位;竹木年加工能力达200万立方米,列全省第四位。七大农业产业链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建设原料基地2400多个,联接农户74万多户。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仍然不强;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多发、重发,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农产品还处在初级产品阶段,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较少,粗加工多,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农民经济效益低;农产品的品质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重数量、轻品质的农业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既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投入,又影响农业比较效益;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农业污染、动物疫病对农业发展构成新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挑战;农业投入缺乏稳定增长的机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经济的命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出台支持农业的政策越来越多,农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全党重视农业、全民关注农业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国家支持农业的领域和力度加大。

三是财政支农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实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补贴的力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投入也将越来越多。

四是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需求总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二)优势条件

一是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永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大量的微地域“天然暖棚”、“天然荫棚”及土壤“夜潮”现象;地貌多变,土地类型多,土壤质量好;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物种资源丰富,是国家、湖南省温州蜜桔最适宜区和甜橙适宜区、次适宜区,是湖南省规模生产高档优质食用稻米的理想区域,是全国最适宜的烤烟种植区之一。

二是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加工能力。永州粮食、柑橘、蔬菜、烤烟等在全省均占一定的位置,柑橘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三、产量居全省第五,蔬菜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烤烟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二,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进入全省四甲。同时,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熙可罐头”、“天龙米业”、“银光粮油”、“福田茶业”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建立了4000多个营销中介组织。

三是农业资源丰富。永州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农业人口48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2.3%;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94万人。土地肥沃,耕地面积439.58万亩,其中水田386.46万亩、旱地104.94万亩。粮食、水果、蔬菜、烤烟等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都占重要位置。名优特产繁多。经过漫长的物竞天择和人工选优,永州已经形成了以优质稻、蔬菜、柑桔、香柚、油茶、茶叶、烤烟等为主的名优特产。还盛产香柚、香芋、香菇、红瓜子、红衣葱、道州灰鹅、江华苦茶、蓝山黑湖酒、永州薄荷、双牌竹根鼠、东安花猪、湘南黄牛、零陵麻鸭等农副土特产品,风格各异,驰名中外。江华“涛白”烤烟是生产熊猫牌香烟和出口的烟叶。特别是江永香柚、永州异蛇、江华珍珠椒、江华瑶家腐乳、盘王腊肉、新田三味辣椒、道州红瓜子以及香菇、木耳、竹笋等土特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永州东与郴州相邻,南邻广东清远、广西贺州,西接广西桂林,北与邵阳、衡阳接界,居湘粤桂三省交界之地,区位优势明显。随着邵永高速公路和衡昆高速公路衡枣段的建成通车,永州南下广州、深圳可以朝发夕归,西出桂林、北抵长沙,分别只需1个多小时和两个半小时车程。洛湛铁路已投入运营,横贯境内的湘桂铁路兴建复线。潇湘水运可直达洞庭、入长江、通上海。零陵机场航班通过长沙黄花机场中转当天可抵达全国各地。全市将有1个机场、2条新型铁路、4条高速公路、8条高等级公路在永州交汇,一个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三)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地力逐年下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生物灾害仍然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不够、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不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主要农产品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的难度加大。

三是农产品虽总量大,但质量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大,但龙头企业不大,产业链条不长,精深加工不多,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质量安全的压力大;农业经济外向度低,引进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农业投入不足,财政性农业投入低于《农业法》的要求,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服务手段不能适应市场农业的要求;农村金融信贷体系不健全,再加上农业是弱质产业,招商引资、吸纳社会投入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发展。

五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各类农业专业经济组织数量少、实力弱,农民参与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结合不紧,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仍处在单家独户闯市场的状态,分散的小农经济制约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小康永州、和谐永州、活力永州”的发展目标,按照“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和培育新兴战备产业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来调整优化城乡结构、通过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来推动形成新的合作和竞争优势”等四个重大战略规划重点,坚持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发展目标

1、粮食。水稻面积稳定在640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415万亩,优质率达到65%以上;总产量320万吨。

2、水果。水果面积达到145万亩,总产量105万吨。柑桔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宽皮柑桔60万亩、脐橙20万亩、香柚15万亩、其它5万亩。产量达到80万吨,产值11亿元。优质果率达到60%。

3、茶叶。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新扩名优茶园基地5亩。年产茶叶0.5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亿元。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市茶园的50%,全部实行无公害化生产。

4、蔬菜。蔬菜播种面积180万亩,总产330万吨,总产值44亿元,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超1000元。

5、油菜。油料面积稳定在85万亩,其中油菜65万亩、花生20万亩;油料总产量9万吨。

6、土肥。到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96.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35万亩,高产田面积从2010年初的175.6万亩增加到195.6万亩,增长11.49%,新建或改造高产稳产标准农田80万亩,整个耕地地力呈上升趋势。其中80万亩耕地基础地力通过生物、农艺、工程等措施改良提高一个等级。

7、农业产业化。到2015年,全市以优质稻、果蔬、油茶、畜禽、烟草、林化和中药材为七大优势产业链,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0家,过10亿元的企业5家(银光、金浩、熙可、湘妹、天龙),过30亿元的企业3家(恒惠、泰格林纸、零烟)过50亿元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力争1-2家,在品牌建设上取得大突破,力争3-5家国家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2-1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大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

(三)重点产业和区域布局

1、粮油产业、区域布局

水稻

发展目标:到2015年水稻生产面积稳定在640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发展到415万亩,优质率达到65%以上);总产量320万吨。

主攻方向:水稻是我市最大宗的粮食作物,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其主攻方向是优质高产、发展加工、创立品牌、增加效益。重点抓好“压单扩双”, 提高复种指数,稳定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品质效益;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提高单产;加快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和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

区域布局:祁阳县、冷水滩区、零陵区、东安县、道县进入国家重点产粮大县(区);祁阳县、零陵区、东安县、道县、冷水滩区、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宁远县、江华县建成为优质稻生产基地。

旱杂粮

发展目标:到2015年旱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其中着重发展玉米、大豆、红薯、马铃薯为主的150万亩优质特色旱杂粮,总产量达到45万吨左右。

主攻方向:一是引进和培育优质旱杂粮品种;二是培育和扶持以旱杂粮为原料的淀粉、果脯等加工龙头企业;三是调整优化旱杂粮生产结构,发展食品、饲料等加工型和鲜食型专用旱杂粮品种。

区域布局:(1)优质高产玉米生产基地。祁阳县、江华县、新田县、江永县、东安县、双牌县,要求使用高蛋白、高淀粉、高赖氨酸或高含油的优质高产专用或加工型玉米品种, 2015年达到55万亩。(2)优质大豆生产基地。祁阳县、道县、新田县、江华县,从2011年起每年稳定建成70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3)优质红薯生产基地。祁阳县、新田县、冷水滩区、零陵区、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江华县、江永县,从2011年起年稳定地建成65万亩红薯生产基地。(4)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新田县、江永县、双牌县、道县。从2011年起年稳定地建成5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

油料

发展目标:2011—2015年,油料面积稳定在85万亩(其中油菜65万亩,花生20万亩),油料总产量9万吨。

主攻方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产,发展高油“双低”油菜品种和高产花生品种,促进加工增值。

区域布局:祁阳县、蓝山县、江永县、零陵区、道县,发展为油菜生产优势区,祁阳县、道县、江华县、新田县、江永县、宁远县发展为主要的花生生产优势产区。

2、水果产业、区域布局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柑桔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其中宽皮柑桔60万亩、脐橙20万亩、香柚15万亩、其它5万亩。产量达到80万吨,产值11亿元,产量和产值均比2008年增长45%以上。优质果率达到60%。

主攻方向:按照鲜食加工并举、突出产后加工的发展思路,积极稳妥地扩大脐橙等专用鲜食品种的种植,巩固现有宽皮柑橘加工原料生产与橘瓣罐头加工出口优势,扩大早、晚熟鲜食品种种植,稳定中熟品种面积,延长上市期,提高均衡上市水平。重点加强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扩大柑橘良种供应能力,建设一批高标准、无公害、规模化的出口和加工基地,提高橘瓣罐头加工以及鲜果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

区域布局:品种结构调整布局要突出区域优势和特色,以鲜食、加工用的优质甜橙为主,提高甜橙和加工品种的比例,重点发展以道县为主的20万亩脐橙,建成全省最大的鲜食脐橙优势产业带;发展以东安、祁阳、零陵、冷水滩为主的40万亩加工型蜜橘,建成我省最大的蜜橘加工原料生产基地;稳定江永15万亩香柚,建成全国最大的柚类鲜食生产基地。通过品种改良,更新换代,增加脐橙、冰糖橙、特早熟蜜橘、早熟蜜橘、克里门丁等优良柑橘新品种比重,提高良种比率;积极发展加工专用甜橙,使我市柑桔鲜食与加工品种的比例达到3∶1;发展早熟、晚熟品种,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调整到4∶4∶2。在全市创建10个标准果园,其中脐橙标准果园3个,早熟温州蜜柑标准果园2个;中晚熟温州蜜柑标准果园1个;椪柑标准果园1个;柚子标准果园2个;杂柑类标准果园1个。标准果园要求同一个品种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要求,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产量和安全卫生品质。

3、西瓜产业、区域布局: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西瓜面积达到35万亩,平均亩产3000公斤,总产量100万吨,产值15亿元;有机西瓜产地认证达到20万亩;500亩以上瓜农户数将达到500户以上,100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将达到10个;西瓜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冷水滩区“西瓜节”成为全国西瓜行业产、供、销最有影响的盛会;“伊糖”牌绿色商标无形价值达1亿元,创中国驰名品牌。

主攻方向:实现有机西瓜产地、产品认证,打造全国高标准知名特色西瓜产区,建好工厂化嫁接苗繁育基地,其中冷水滩区西瓜苗圃年出圃无病毒西瓜嫁接苗3400万株,使之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西瓜无病毒苗繁育基地;着力培育冷水滩“西瓜节”文化,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好以冷水滩区为主的20万亩西瓜优势区域三处:即322国道沿线“十里黑美人西瓜走廊”,零陵大道沿线高档黄心瓜生产区域,冷普沿线无籽西瓜生产区域。辐射区域为马坪农业经济开发区、伊塘镇、竹山桥镇、蔡市镇、岚角山镇等乡镇。建好祁阳、东安、江华共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

4、蔬菜产业、区域布局

发展目标: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80万亩,总产330万吨,总产值44亿元,总效益35亿元,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超1000元,消化安置农村劳动力90万人。其中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面积120万亩,有机蔬菜面积10万亩;建设城郊精细蔬菜基地3万亩,建设反季蔬菜基地5万亩。发展市级龙头企业2-6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加工转化能力30万吨,占总产量9%以上;蔬菜外销262万吨,占总产量的79%,净菜上市占城市蔬菜上市量的40%,连锁超市销售量占城市居民消费量20%以上。

主攻方向:加强城区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建设,提高市场供应调控能力。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加强蔬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保鲜技术研究;改进贮藏设施,发展蔬菜加工和净菜包装上市;加强品种选育、改良和推广,培育、壮大具有本地优势的特色蔬菜规模化生产;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地一品、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资源为依托,突出特色品种、拳头产品,形成南六县以外销蔬菜为主,北五县区以城镇供应商品蔬菜和加工原料蔬菜为主的生产布局。建设好五大基地:

一是城郊精细蔬菜基地。以冷水滩区为中心,包括零陵、冷水滩、祁阳、东安四个县区。基地建设规模3万亩,主要发展速生菜、瓜类菜、红菜苔、芹菜等精细菜。

二是外销商品蔬菜基地。由新田、蓝山、江永、江华、道县、宁远、回龙圩七县区组成 。建设外销商品蔬菜基地面积20万亩。主要包括新田小金瓜、红皮萝卜、红菜苔、广东菜心、芥蓝、辣椒生产基地;道县早熟辣椒生产基地;江华白菜、茄子、莴笋生产基地;蓝山、江永、回龙圩香芋、生姜、南爪生产基地;蓝山、宁远、新田紫长茄生产基地。

三是加工原料蔬菜基地。主要依托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加工原料蔬菜生产基地25万亩。以东安、祁阳、冷水滩为主的10万亩藠头、2万亩雪菜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以道县、新田、宁远为主的8万亩加工辣椒生产基地,双牌、零陵、金洞为主的5万亩竹笋基地,江华、宁远、冷水滩、零陵等到为主的100万平米食用菌生产基地。

四是地方特色蔬菜基地。基地面积8万亩,包括以蓝山为主的1万亩大白苦瓜基地,以祁阳为主的1万亩黄花菜、1万亩脱毒香芋基地;以东安为主的2万亩紫皮大蒜基地;以东安、零陵为主的2万亩龙牙百合基地;道县1万亩把截萝卜基地;积极发展马铃薯等菜粮多用型,草莓、西瓜等果菜两用型品种生产,发展连藕、荸荠等水生蔬菜。

五是反季节蔬菜基地。基地面积5万亩,主要是依托高山特殊的气候条件,在双牌阳明山、江华岭西、金洞、江永源口水库等高海拔地区建设高山反季节有机蔬菜基地,主要生产品种有生姜、西红柿、萝卜、食用菌、娃娃菜等,并重视山野菜的开发利用。

5、茶叶产业、区域布局

发展目标: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新扩名优茶园基地5亩。年产茶叶0.5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亿元。无性系良种茶园占全市茶园的50%以上,全部实行无公害化生产。

主攻方向:适当扩大茶园面积,加大现有茶园改造力度,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名优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打造2-3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逐步发展绿茶深加工。

区域布局:建设好北边以祁阳、零陵、双牌为主的1万亩茶园,南边以江华、蓝山、新田为主的4万亩茶园,在江华扩建2万亩茶园(其中1万亩为苦茶,1万亩为名优茶),蓝山、新田分别扩建1个万亩高标准茶园;以“福田茶业”、“双牌塔山婆婆茶业”为龙头,带动全市10000亩高标准茶园基地建设,培育2-3个永州知名茶叶品牌。

6、种子种苗产业、区域布局

发展目标:按照确保品种种植安、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种子产业安全的总体目标,重点发展杂交水稻制种、玉米制种、杂交油菜制种、无病毒柑桔苗木、优质蔬菜新品种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种苗。水稻种子繁育5.5万亩以上,产种1295万公斤以上(本市用种960万公斤,供应市外335万公斤),其中三系杂交稻制种面积4万亩,产种800万公斤,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0.5万亩,产种95万公斤,优质常规稻繁育面积1万亩,产种400万公斤。优质稻种占80%以上,其中高档优质稻种达到50%以上。

区域布局:水稻。一是三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抓好零陵、冷水滩、祁阳、东安四县(区)三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建设,每年制种3.5万亩。争取将四个县区再列入国家种子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投入4000万元以上;二是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抓好江永、江华两县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建设,每年制种0.5万亩以上;三是优质常规稻繁育基地。抓好祁阳、冷水滩两县区优质常规稻繁育基地建设,每年繁育优质常规稻种子0.5万亩发上。

旱粮。重点抓好江华1000亩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自产种子35万公斤,调进优质杂交玉米种子75万公斤。重点抓好道县、新田各500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争取列入湖南大豆良种繁育重点县建设。

油菜。重点抓好零陵区、祁阳县各2000亩的杂交油菜良种制种基地建设。

柑桔。重点抓好柑桔、梨、李、枇杷等四类主要水果的种苗生产。“十二五”期末,柑桔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柑桔中的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比例为3:5:2,鲜食品种和加工型品种搭配比例为5:5;大力引进、培育比翠冠梨成熟更早、品质更优的新品种,改善水果品种结构。重点扩大、完善、配套道县和熙可现代化水果脱毒种苗繁育圃建设,每个苗圃争取国家投资600万元,确保我市果树扩园和更新、改造的种苗需求。

蔬菜。蔬菜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60万亩左右,蔬菜基本上实现无公害化生产。突出发展商品率高、加工前景好的优质特色蔬菜品种。重点抓好东安紫皮大蒜、藠头;江永、双牌和祁阳的香芋、香姜;零陵的百合;蓝山的大白苦瓜;新田的“三味”辣椒等特色蔬菜品种的种子生产。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道县、零陵、江永、蓝山、新田五县区列入国家特色蔬菜建设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投入500万元以上。

发展重点:重点建设“一基地三中心”: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和湖南省水稻新品种区试基地。“十二五”期间争取在市农科所建立一个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每年展示新品种50个以上,争取国、省财政投资250万元;争取在冷水滩区农业现代示范园建立一个省级水稻新品种区试基地,争取国家投资500万元。

湖南省永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湖南省永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建设,争取列入省级重点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申请国家投资350万元和省市投资150万元。

水稻育种中心。在市农科所现有基础上,不断改善育种条件和设施,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加速新品种育种步伐,总投资2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00万元,省市配套资金50万元。

种子救灾备荒储备中心。对市种子公司现有低温低湿冷藏库进行全面改造,建立种子救灾备荒储备中心,全市每年储备12万公斤种子,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总投资60万元。

(四)重点工程项目

1、优质粮食工程项目

围绕湘米工程,重点支持高档优质稻高产技术示范、杂交玉米新品种高产生产示范和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高产生产示范以及选择生态适应性好、抗性好、符合本地生态条件与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国审或省审品种,实行粮油作物主导品种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种植技术示范。“十二五”期间,在继续抓好祁阳、零陵标准良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验收的同时,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①高档优质稻高产技术示范项目:在祁阳、冷水滩、零陵、东安、道县等5个粮食生产大县大力推广优质稻高产综合技术示范面积100万亩。

②水稻、玉米和油菜主导品种筛选、示范与推广项目:全市十三个县区;对水稻、玉米和油菜主导品种的筛选、示范与推广。

③“玉针香”等高档优质稻引进与示范:在祁阳建设标准种子繁育田100亩;实施猪-沼-稻立体种养示范面积1000亩。主要措施:一是引种费用;二是实施猪-沼-稻立体种养。立体种养是发展无公害水稻生产、提高物能利用率、降低农业成本的一种典型生态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农户养猪、建沼气池、沼肥下田,沼气池的建立,既为农民节省生活能源开支和生产资料开支,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为生态稻米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源,是一项多功能、环保型的核心技术。

④祁阳县高淀粉红薯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在祁阳县八宝镇、白水镇、肖家村镇、进宝塘、黄泥塘镇及河埠塘农场、十里坪农场引进高淀粉红薯新品种3个,建设千亩核心示范区5个,重点推广高淀粉红薯标准化生产技术,红薯间套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沼渣使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水果产业工程项目

围绕标准果园、特色果园、标准茶园、野生柑桔种质资源保存圃、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建设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在抓好道县无病毒柑桔苗木繁育中心、道县10万亩标准脐橙园建设的同时,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①永州市省级标准柑桔园建设项目:在祁阳县浯溪镇小江村建设省级标准柑桔园,通过道路设置、小区划分、排灌设施、桔园深翻、苗木引进种植、绿色防控及生草栽培等,分3年时间品改完成总面积1800亩。

②永州市农业局柑桔无病毒苗繁体系建设项目。针对道县和冷水滩两苗圃无病毒育苗技术培训。重点支持环节: 一是温室设计进行优化。综合考虑本地气候条件和温室内水果种植对环境的要求,利用短隧道原理和生物体与环境的热传递原理,通过计算机对温室结构荷载指标、基本规模、风机通风系统、喷淋系统、配电系统等因素的模拟组合计算,进行优化。满足本项目设备的实用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设计要求,达到最佳效果。二是育苗营养土配方优化。三是采用枳壳嫩籽播种、改正营养土配方、合理微淋水和肥、对苗木摘心打顶等措施,克服大棚育苗易徒长、披垂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快速规模繁育无病毒苗木目标,保障苗木质量。

③永州市农科所柑桔种质资源保存圃建设和柑橘良种选育项目。建设内容:保留全省唯一现存的多数良种种质资源,为科研、生产选育新品种提供原始优良种质源,面积60亩。通过观察、鉴定,选育芽变新品种。重点支持环节:对现存良种种质进行定期病毒检测、脱毒、生产性鉴定,以保留稳定的良种特性。

④湖南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国家级柑桔标准园建设项目。在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建设国家级标准柑桔园3000亩,示范种植涟红、海红等加工柑桔品种,推行标准化种植技术。

⑤永州市福田茶业有限公司1.2万亩标准化茶园和100亩标准茶苗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658万元改造1.2万亩老茶园、建设100亩优质茶苗圃基地、扩建生产车间、购置生产设备、、建造标准化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及配套设备。

3、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提升项目

主要围绕国家级耕地土壤长期小区定位监测点、省级耕地土壤长期大田自然监测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名特优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与推广、汇总分析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等指标体系、省级测土配方施肥暨耕地质量数据管理中心建设省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创建,绿肥生产示范和绿肥(紫云英)种子生产示范基地、油菜秸秆直接还田示范点、土壤改良试点,国家级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县建设和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①省级耕地土壤长期大田自然监测点项目:   在永州市各县(区、管理区)建立大田土壤监测网点;重点支持建设土肥信息中心,完善信息传输系统。

②国家级耕地土壤长期小区定位监测点项目:在冷水滩区伊塘镇、零陵区黄田埔镇、道县清塘乡、东安县紫溪镇建设国家级耕地土壤长期小区定位监测点,建立土肥信息采集系统和大田土壤定位监测和国家级小区定位监测项目的实施。

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抓好冷水滩等12个县区(管理   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永州市省级测土配方施肥专项,冷水滩区西瓜测土配方施肥专项,永州市柑桔示范场省级柑桔测土配方施肥专项,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省级测土配方施肥专项,道县脐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田县陶岭“三味辣椒”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蓝山县黄花梨测土配方施肥专项,东安县优质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冷水滩区、道县省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创建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④耕地地力提升项目。重点抓好冷水滩、道县、祁阳、双牌、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宁远绿肥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祁阳、金洞、双牌、江华油菜秸秆直接还田示范点,江永县回龙圩土壤改良试点项目、冷水滩、零陵、祁阳、东安宁远国家级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县建设和道县、冷水滩区、零陵区、祁阳县、东安县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改造中低产田)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4、蔬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重点支持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培训,蔬菜专业基地和特色蔬菜基地的新品种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高山反季节蔬菜标准化栽培示范、蔬菜新品种研究与示范等。

①永州市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培训项目:永州市农业局牵头,组织零陵、冷水滩区分别在香零山、油榨头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

②祁阳县浯溪2000亩城镇专业蔬菜基地新品种及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祁阳县浯溪镇兴建蔬菜大棚100座,引进新优品种10个、新建喷滴灌面积1000亩、蔬菜技术培训1000人次。重点支持兴建蔬菜大棚、技术培训。

③祁阳县3万亩生姜、香芋特色蔬菜基地新品种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在祁阳县文明铺镇、龚家坪镇建设3万亩生姜、香芋特色蔬菜基地,重点支持 200亩生姜良种繁育及开展生姜、香芋配套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培训。

④江永县特色蔬菜(香芋)基地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在江永县桃川镇推广拱棚育苗等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面积500亩;示范推广无公害香芋栽培技术示范面积4万亩。

建设新田、江华外销型蔬菜生产、保鲜技术项目,建设双牌、蓝山等反季节蔬菜技术推广项目。

5、农技体系建设及农业综合技术推广项目

重点是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根据粮油、水果、蔬菜产业的发展的要求,推广一批丰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在全面完成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完善全市13个县级农技推广中心,150个乡镇(区域)农技站的条件设施,使其具备明确的工作职能、规范的运行机制、优良的推广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办好1000个村级服务站试点,使其成为连接农民群众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宣传和服务点。

②农业综合技术推广项目。积极争取市财政设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超级稻“三定”栽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级稻强化栽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油菜“一穴双株”栽培、油菜直播栽培、油菜免耕栽培、脱毒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等粮油作物生产新技术推广;支持水果套袋栽培、水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水果节水抗旱栽培、果园生草栽培等水果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支持蔬菜无公害栽培、蔬菜清洁化栽培、蔬菜反季节栽培以及蔬菜设施栽培等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

6、农垦系统富民工程项目

围绕垦区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以管理区为试点单位的“三电合一”农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柑桔品改及动植物基地建设等,重点抓好永州市农垦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及财务软件培训项目、冷水淮区园艺场1000亩优质礼品西瓜示范基地建设、零陵区园艺场柑桔品种改良项目、道县大坪铺农场蓄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和200亩脐橙基地建设、江永县铜山岭农场100亩低产田改造项目、祁阳县河埠塘农场、祁阳县十里坪农场     农田排灌设施改造项目、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三电合一”农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1000头肉牛基地建设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7、农业“一化四体系”建设项目

①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项目。围绕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县市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取证手段、勘验设备、通信设备等执法装备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三品一标”产品质量安全、扶持认证品牌基地建设等,重点抓好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管理体系建设、永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和蓝山、祁阳县、江永县、双牌、宁远、新田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②农业产业化     项目。围绕湘米工程、品牌茶工程和水稻、柑橘、棉花、蔬菜、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水稻、特色蔬菜、特色水果基地建设以及稻米加工等产业化建设,重点抓好全市100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以东安、祁阳、零陵、冷水滩为主的40万亩加工型蜜橘原料生产基地、道县30万亩优质脐橙基地、江永15万亩香柚基地和以湖南天龙米业、银光粮油为主的50万吨高档优质稻加工、湖南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6000吨果蔬保鲜冷库建设、新田富硒高科技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万亩富硒蔬菜基地建设、湖南金鹰果业有限公司果蔬气调贮藏和柑桔采后商品化处理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同时,抓好对外招商引资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抓好全市农业招商引资和优质蔬菜、槟榔芋、柑桔、脐橙、名优有机茶等出品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③农作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围绕统防统治,扶植植保公司、植保协会或合作社发展,新型药械和疫病防控药剂购置补助等,重点抓好冷水滩、江华、蓝山、祁阳、道县、东安农作物病虫防控体系建设和冷水滩、零陵、蓝山、道县、东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东安县新型药械和疫病防控药剂购置补助以及零陵柑桔示范场柑桔黄龙病、回龙圩管理区柑桔黄龙病、大实蝇重大疫情监测与防控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项目。围绕信息平台建设、信息设备更新、网络改造和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综合信息采集,重点抓好市级、县区农业信息平台设备更新、网络改造和全市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综合信息采集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8、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和外来物种管理项目

围绕农业环境质量监控、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建设,重点抓好永州市省级农业环境面源点源污染定位监控体系、永州市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11个县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体系和双牌县野生“双牌泡果荠”、江华野生苦茶、江永县野生稻、道县野生桔等原生境保护点后续管理等项目,围绕危险性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外来入侵物种应急扑灭等十六、外来物种管理等,重点抓好永州市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普查与培训和全市福寿螺、假高粱、毒麦、豚草等外来物种普查与防治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

9、农作物种子安全管理项目

围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纯度种植鉴定、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和水稻新品种种性试验、杂交水稻、西瓜、棉花、油菜种子新品种区试、农作物种子新品种展示以及种业发展调研等,重点抓好市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全市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新品种展示等项目的申报、管理和实施。

10、乡村清洁工程项目

按照省厅要求全市省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

11、农业产业化项目。优质稻米产业:2015年,优质稻米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0亿元,产量100万吨。湖南银光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产能扩大到5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改扩建10万吨/年精米生产线和5万吨仓储,年产5万吨油生产线),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新建年产11万吨高档米生产线、10万吨淀粉糖生产线、1万吨米糠油生产线),舜皇米业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将现有年产5万吨的普米生产线改造成年产6万吨的高档精米生产线),其他稻米加工企业达到5亿元。果蔬产业:2015年,果蔬产业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产量50万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柑桔深加工系列产品10万吨、鲜果5万吨),永州罐头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新建10万吨/年果蔬罐头加工生产线),湖南金鹰果业公司销售收入10亿元(20万吨水果分级处理线及15000吨气调库生产线),祁阳宝达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达到5亿元,永州泉辉罐头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新建3万吨/年桔片罐头,1.5万吨/年藠头罐头,0.5万吨/年其他罐头),中舜梨业、六月香果业、红日果酒、回龙圩农垦公司、岚山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油茶产业:2015年,油茶油料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0亿元,产量15万吨。湖南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建10万吨/年油茶深加工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年产小包装茶籽色拉油20000吨、散装茶籽色拉油13200吨、高纯度茶皂素粉4000吨、茶皂素类植物性杀虫剂10000吨、高级活性炭8000吨等以及配套仓储、水电汽供应、环境保护等辅助生产设施),永州优仕茶油、宁远九疑山植物油公司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亿元,其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畜禽加工产业:2015年,畜禽产业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产量40万吨。以恒惠集团为主要龙头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年加工10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及30万吨肉制品生产线,2015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鑫隆食品、吉祥食品、贵喜鸭业、万佳鹅业东安鸡罐装、吴氏东安鸡为龙头的禽制品加工业,年加工能力4000万羽,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宁远九疑山兔、道县灰鹅、永州异蛇等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其他禽畜加工企业销售收入5亿元。林产品产业:2015年,林产品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0亿元。泰格林纸湘江纸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湖南科茂林化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年产水白树脂2万吨,年产松节油2万吨),永州山香油脂油料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年产300吨/年高纯度柠檬醛和100吨/年紫苏油及年产1000吨香柚油生产线、生物柴油),华利工贸(年产细木工板100万张)、大自然木业有限公司(年生产细木工板100万张、大芯板50万张)、三鑫木业有限公司(新增竹工艺生产线,食用竹炭项目年产竹地板成品50万平方米,木地板40万平方米)、超越木业(10万张阻燃高档实木门)等为主的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亿元,其它林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药材及生物制品产业:2015年,药材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0亿元。敬和堂药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希尔天然物料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按GMP要求,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企业,年产一亿粒静安胶囊生产线),大自然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其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烟草产业:2015年,烟草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0亿元。中烟集团零陵卷烟厂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年产35万大箱)、零陵烟叶复烤厂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和完善支农政策。继续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直接补贴、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等一系列支农政策措施,努力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保护基本农田。

2、拓宽农业投资渠道,稳定增加农业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农业法》的要求,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建立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争取社会资金、城市资金、外来资金直接投资农业领域。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实行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化解农业风险。

3、创新农业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生产水平。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市场,坚持以销定产,实行产销对接;创新农业支撑服务体系,打破行政区划和所有制界限,调动社会一切资源支持农业发展;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建立“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产业化水平;创新农业组织形式,积极扶持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促进农业资源向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各类专业户集中;创新现代农业模式,发挥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产业、规模、科技和组织优势,实施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探索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

4、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提升农业创新能力。一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源头建设和对外合作交流,提高创新能力。重点围绕五大农业科技工程,组织实施重点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合作研究,加强人才、资源、技术等多方面交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先进科技成果,提高我市农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基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主体的培育,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建设一批“三品”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发展一批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基地,努力提高基地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增强服务功能。按照“政府养得起,服务要加强的目标,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教育计划、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综合措施,加快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加速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农业科技企业家。有计划地引进各类专门技术人才,鼓励事业单位和农业科技企业直接从国内外招聘学有所成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技术带头人,来我市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有针对性地逐年接收一批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优化人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注意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并举,使现有人才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工作条件,解除其后顾之忧。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研究院所,特别是技术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来我市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人员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制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科技型农业企业有关政策。鼓励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产业化经营,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获取合法收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进步激励机制,在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向农业科技倾斜。建立“永州市农业科技推广基金”,对农技推广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开展优秀农业科技人员的评选活动,对在农业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和产后服务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先进典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带头、示范和引导作用。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教育和职业培训力度。一方面做好农技干部的再学习再教育工作,鼓励在职干部职工通过自考、带职学习、定期培训来提高学历水平,更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以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农函大为阵地,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力量。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渠系配套等农田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等多种途径提高地力,在粮食生产大县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种子种苗、科技创新与应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等“七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切实加强耕地、水资源、种质资源保护,认真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加强农产品市场开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强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建设,建设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产地市场,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改善营销手段,发展会展经济,转变营销促销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全程控制机制;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扶持发展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确保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通畅安全地到达目标市场。

7、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实现由行政手段管理农业向依靠法制为主转变。深入开展农业普法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设施,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强化农业执法,加大依法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的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农村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

8、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实施。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重点,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规划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协调配合,为落实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优质服务,财政性资金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各级农业部门产业归口单位要充分履行职能,发挥自身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好子规划;同时,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各项责任制,确保规划落实。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