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政府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关于《永州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13-2020》的公告
  • 2015-02-02 16:25
  • 来源: 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机构:
  • 【字体:   


  《永州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13-2020》已编制完成,现给予公告。

  永州市民政局

  2015年2月

永州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

(2013-2020)

 永州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4 -

  第二章  地名空间布局. - 7 -

  第三章  地名通名规划. - 10 -

  第一节  地名通名体系与使用原则. - 10 -

  第二节  道路通名. - 11 -

  第三节  住宅区通名. - 13 -

  笫四节  大型楼宇通名. - 14 -

  笫五节  桥梁、广场与隧道通名. - 15 -

  第四章  地名专名规划. - 16 -

  第五章  路网名称规划. - 20 -

  第一节  路网名称规划的要求. - 20 -

  第二节  快速路网名称规划. - 21 -

  第三节  主次干路名称规划. - 22 -

  第六章  桥梁名称规划. - 27 -

  第七章  地名标志规划. - 28 -

  第八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 - 31 -

  第一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 31 -

  第二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 32 -

  第三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对象和范围. - 33 -

  第四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措施. - 34 -

  第九章  地名调整优化规划. - 36 -

  第十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 - 38 -

  第十一章  附则. - 41 -

  附件1:永州区位图. - 43 -

  附件2:永州府四境地名图(清·康熈). - 44 -

  附件3:永州府城厢地名图(清·康熙). - 45 -

  附件4:民国第七督察区公署所在地芝城镇城厢地名图(1946年). - 46 -

  附件5:永州府城、零陵县境建筑名录(清·康熙). - 47 -

  附件6:永州市零陵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 49 -

  附件7:永州市地名演进槪况. - 51 -

  附件8:永州市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 59 -

  附件9:永州市中心城区桥梁名称规划方案表. 65

  附件10:永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名称规划方案表. 66

  附件11:永州市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分区)图. 67

  附件12:地名词库. 68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为适应永州市未来发展成为湘粤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名文化,创新和发展当代地名文化,提升永州地名命名、更名和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实现地名管理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永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家、省有关法规、规章和《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0年修订),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永州市中心城区地名命名、更名和管理等。凡永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道路、桥梁、隧道、居住区、专业市场、广场、公园、绿地、台、站、埠(码头)及其它大型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各类风景名胜、古迹、纪念地等名称,都应执行本规划,同时亦应遵守国家、省、市地名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第3条  规划区域

  本规划区域为永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区域,即:北起冷水滩马坪,南至零陵鸟沙洲,东至二广高速,西达洛湛铁路,总面积440平方公里。

  第4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3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3年—2015年,中长期2016年—2020年。

  第5条  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

  规范通名标准,优化专名采词,初步建立起能够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城市”的地名网络系统,建立健全地名数据库和地名查询系统,进一步完善城乡地名标志建设,达到指位清晰准确的目标。

  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完善地名申报、审核、论证、公示、公告制度,建立地名标志的长效管理机制,完成符合调整条件的地名调整工作,解决地名同城重名、一路多名问题,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纠正,达到地名工作全面进入规范有序管理的目标。

  2、中长期目标:                                    

  准确把握区域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特色,循序渐进地推行各类地名的层次化与系列化,形成地名区块结构布局有序,地名特点清晰,群众使用方便,空间覆盖完整,与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相适应的地名体系。

  深入挖堀区域历史文化内涵,开展古旧地名的挖堀、考证与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和继承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地名,尽可能体现古旧地名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通过保留、移植、派生等方法,传承地名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地名,使新老地名相辅共生,相得益彰。

  第6条  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地名管理和城市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指导,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要求,在保持地名相对稳定和创新命名方式方法的前提下,构筑地名体系,增强地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强化地名的指位功能,突出中心城区环境、山水特征,体现永州历史底蕴,彰显本区域地名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更好地为城市的建设和规模扩张服务、为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服务。

  第7条  规划的原则

  总的原则: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内涵确切,科学合理,体现永州元素,留住乡愁记忆。

  1、与城市规划同步原则

  以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功能定性与定位为依据,确定地名命名方向,充分体现地名规划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配套和协调作用。

  2、地方特色原则

  反眏永州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城市特色以及区域特色,要求词义贴切,好找好记,具有明显的指位功能。

  3、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提升和加强城市地名的整体性和科学性,逐步实现通名层次化、专名系列化,形成科学布局与合理组合的地名体系。

  4、时代性原则

  地名体系充分体现永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成果,注重永州地域经济、文化所表现出的时代性特征。

  5、稳定性原则

  继承与创新并举,尊重历史,相对稳定,提高地名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保持地名使用稳定持久。

  第8条  规划依据

  1、《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

  2、《关于我同外国结为友好的城市不以对方地名、人名命名街道或建筑物的通知》(国办发[1987]26号)

  3、《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民行发[1996]17号)

  4、《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民发[2005]65号)

  5、《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

  6、《永州市地名管理办法》(永政办发[2003]48号)

  7、《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0年修订)及各相关规划

  8、其他相关政策文件

第二章  地名空间布局

  第9条  地名分区划分

  依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永州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零陵、冷水滩和滨江新城为地名系列的三大组团,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分区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进一步划分若干区块。

  1、零陵组团  规划细分为四个区块,分别是:河东古城(城市规划的中心片区——城市规划的片区名,下同)区块、城北(日升、神仙岭等)区块、城南(香零山、南津渡等)区块、河西(朝阳、西山、小石城山、萍洲等)区块。其中,零陵工业园的北园、西园分别置于城北、河西区块中。

2、冷水滩组团  规划细分为三个区块,分别是:河东(河东、滨江、马路街等)区块、河西(珊瑚、站前、百花塘、高科园等)区块、凤凰园区块。其中,凤凰园区块为:凤凰工业园、长丰工业园。

  3、滨江新城组团  规划细分为四个区块,分别是:北部(楚南大道以南河东片区)区块、中部(永州大道以东的岚角山片区)区块、机场(永州大道以西的岚角山片区)区块、南部(柘塘)区块。

  第10条  零陵组团地名规划导向

  零陵组团自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分封泉陵侯国起,建城已2138年,东汉建武年间郡署移置于此也已近2000年,曾是本区域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古代建筑、古代遗迹和古老地名等文化遗产的荟萃之地,现规划为城市次级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教育文化中心、区级商贸中心。四个区块的地名要在系统地保留古老地名的基础上,利用文化遗产创制富于传统色彩的地名,彰显永州地名文化传统,突出城市地名个性和文化品位,塑造永州地名特色。四个区块之间,要妥善处理老城区古老地名与新城区地名命名、文化遗产同地名网络之间的呼应与衔接,在新城区地名命名体现城市规划功能的同时,注重对老城区古老地名和命名方式的传承与创新,使传统地名文化的历史文脉得到延续与弘扬。

  第11条  冷水滩组团地名规划导向

  冷水滩组团是建国后依托铁路和工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区,改革开放和地改市后进一步加快了东西两翼的规模扩张,现规划为城市工业基地、市级行政中心、区级文化娱乐和商贸物流中心。该组团是2003年市地名委员会规范地名命名的重点区域。三个区块的地名既要维持老地名的稳定性,更要注重新地名网络的有序性,提高整体化、层次化、系列化水平,体现地名文化的继承和地名词义的时代性,构建指位清晰、地理实体属性概括准确、区域特征明显的地名网络系统。其中,凤凰园区块和河西区块的高科园是城市规划的工业基地。凤凰园区块中的凤凰工业园与河西区块的高科园为新材料、电子、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外向型工业园;长丰工业园是以湘南最大汽车城为标志,由制造业向新材料、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工业园。它们既是工业新城,又是城市新区,尤以凤凰工业园为永州市域改革开放的先导和示范区。规划地名要以改革开放、工业经济和高新技术等人文要素为导向,在构建地名网络体系的同时,宣示中心城区建设发展的丰硕成果,展望中心城区和谐、文明、富强的未来。

  第12条  滨江新城组团地名规划导向

  滨江新城组团是中心城区南北联城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现规划建设成市级商贸中心、空港物流中心及湘江风光带休闲旅游服务中心,规划目标是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打造城市滨江新城。该组团四个区块要按照地名命名规则,进行通盘筹划,搞好整体设计,做到通名层次化,专名系列化。整体设计要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永州区域自然与历史、山水与人文的相互辉映,使永州的人文与自然要素在一个全新的地名网络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第三章  地名通名规划

第一节  地名通名体系与使用原则

  第13条  地名通名体系的架构

  中心城区地名通名体系由人文地理实体通名系统和自然地理实体通名系统构成。

  人文地理实体通名系统是由道路、住宅区、桥梁、广场、园林绿地、公园、专业市场、名胜古迹、纪念地、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各个地名类别的通名所构成的通名系统。

  自然地理实体通名系统是由山体、水体、滩涂和湿地等通名所构成的通名系统。

  第14条  地名通名的采词

  地名通名用词应符合层次化原则,与实体的类别、位置、规格、规模、景观等相适应。

  地名通名用字应符合规范化原则,必须采用规范汉字,适用于通名体系,不得采用不规范和容易引起歧义的文字,不用繁体字和生僻字,一般不采用阿拉伯数字。

  第15条  地名通名的使用原则

  1、名实相符。必须严格按照通名的类别和层次使用相应的通名,不允许随意更改各类别地名的通名用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地理实体的通名也不应串通使用,既不能张冠李戴,也不能名不副实。

  2、规范使用。不允许无通名或重叠使用通名。通名应置于专名之后,不能倒置或夹于专名词语之中。对现有不符合规划规定的通名,应逐步纠正和理顺。

  3、适应发展。人文地理实体因形态、功能、体量、风格等变化而产生新型实体,需要另行设置新的通名时,由地名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采用。

第二节  道路通名

  第16条  道路通名的种类

  1、本规划所指道路,包括地面、地下、高架等交通道路。

  2、城区道路通名系统,规定为:大道、大街、路、街、巷(坊)、里、地铁、隧道、高架路等。

  3、穿越城区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通名不在此列,其中,国道、省道按照城市规划和街区道路标准改扩建者除外。

  第17条  地面道路通名等级   

  中心城区地面道路通名划分为三个等级:

  1、大道、大街。

  2、路、街。

  3、巷(坊)、里。

  第18条  地面道路通名等级的量化标准

  参照《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确定地面道路的量化标准如下:

  1、大道、大街分别对应城区交通快速路、主干路。快速路宽度40—80米,长度3000米以上;主干路宽度36米以上,长度3000米以上。

  2、路、街分别对应城区次干路、支路,道路宽度在15米-35米(含),长度1000米以上。

  3、巷(坊)、里。城区居住区生活便道,道路宽度15米以下,长度不限。

  第19条  地面道路分段原则

  1、大道、大街长度在6000米以上的可以分段。段名置于大道、大街通名后,以方位词分段。如××大道(大街)东(南)段,××大道(大街)中段,××大道(大街)西(北)段。

  2、路、街长度在4000米以上,或与其他主次干路交叉的,可分为2—3段,以方位词分段。方位词应在专名和通名之间。如××东(南)路(街)、××中路(街)、××西(北)路(街)。

  3、“大道”、“大街”、“路”、“街”分段最多不得超过3段,不得主观随意,防止一路多名现象的产生。

  第20条  通名的使用要求

  1、控制使用“大道”、“大街”通名。非快速路和高规格主干路一般不采用“大道”作道路通名。非高规格,或商业、物流未密集,或无特种含义的道路,一般不采用“大街”作道路通名。

  2、尊重现实。老城区采用的道路通名以及道路分段状况维持现状不变。对确需进行统一调整的,应在有条件时(如:旧城改造等),逐条提出调整方案。

第三节  住宅区通名

  第21条  住宅区通名系列

  住宅区是指相对独立的居住地,住宅区通名系列为:园、花园、苑、花苑、小区、城、新村、公寓、别墅、山庄、人家、院、庭、府、邸、轩、榭、阁、庐、舍、庄、楼。

  第22条、住宅区通名使用规定

  1、使用原则

  不允许通名缺失或通名重叠使用;通名须置于专名之后;通名的使用应名实相符;根据住宅区的环境、景观和设施水平、档次等特点,允许在通名前加相应的修饰词丰富通名的意境。

  2、具体标准

  (1)园、花园:用以命名有相当人工景点和一定的绿地面积(不少于总占地面积的25%)的住宅区。

  (2)苑、花苑:用以命名从事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活动较集中的建筑群体或花草树木面积较大的住宅区。

  (3)小区、城、新村:用以命名建筑面枳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住宅区。

  (4)公寓:用以命名高层住宅楼或多幢住宅楼群的住宅区。

  (5)别墅:用以命名园林式的且有相当绿地面积的低层高级住宅区。

  (6)山庄:用以命名依山而建、环境幽雅的住宅区。

  (7)人家、院、庭、府、邸、轩、榭、阁、庐、舍、庄、楼:用以命名单体或相对独立的建筑物或住宅区。

笫四节  大型楼宇通名

  第23条  大型楼宇范围的界定

  本规划所称大型楼宇是指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其管理范围确定的各类大型、高层商用与非商用建筑、构筑物(群)。

  第24条  大型楼宇通名系列及其使用原则

  1、通名系列

  大厦、大楼、商厦、中心、城。

  2、使用原则

  (1)通名必须与地理实体的规格、规模相符。

  (2)有大众化的、明确的类别含义。

  (3)商住与商务、写字楼两用者,以啇务为主使用通名,不得混用住宅区通名(如:花园、山庄等)。原则上不允许使用异化的通名(如:广场)。

  (4)不应以外来语或外文字母用作大型楼宇通名,以保持通名的民族性和实际地理含义。

  第25条  大型楼宇通名使用的量化标准

  1、大厦、大楼:楼高15层以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物。未达此标准,但相对于周围建筑环境比较醒目、突出,具有标志性作用的大型楼宇,亦允许使用“大厦”或“大楼”通名。

  2、商厦:经商为主、办公(居住)为辅,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筑物。

  3、中心:某种功能在城区或行业中居主导地位,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或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筑物(群)。

  4、城:具有经商、娱乐、居住多种功能,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筑物(群)。

笫五节  桥梁、广场与隧道通名

  第26条  桥梁通名分为大桥、桥、立交桥、铁路桥、高架桥。城区桥梁选用通名的原则是:对应于快速路和主干道路的大型桥梁通名可用“大桥”,一般桥梁和其他道路桥梁用“桥”,铁路在上的桥梁用“铁路桥”,立体交叉的称“立交桥”,地面架空的用“高架桥”。

  笫27条  广场按使用性质分为商业广场和城市广场。具有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以上,以商贸、办公、娱乐、居住为主的多功能大型建筑物(群),方可采用商业广场作通名。城区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开敞公共场地、绿地,可采用城市广场作通名。

  第28条  隧道通名即“隧道”。

第四章  地名专名规划

  第29条  地名专名采词原则

  地名专名的采词要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要求,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照顾习惯、着眼未来,彰显古城文化、突出地域特性并体现时代特色,加强指位性,方便社会使用。

  1、标准化、规范化   

  地名的命名与更名必须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地名管理法规规定,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地名采词应当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禁用外国人名或地名及其谐音、外文及其译音或汉语拼音字母(缩写)作地名。专名使用应置于通名之前。

  2、整体性、系列化

  新建、扩建、改建的新城区、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应统一规划、统一命名,用整体的地名设计展示新的时代特性,指导地名命名的系列化,用地名的系列化集中体现新的时代特性,强化地名的整体性、条理性,规避地名命名的分散零乱和规律性的缺失。

  3、稳定性、继承性

  老城区长期沿袭使用的地名,应予优先采用,以保持稳定。同城重名、一地多名及不文明、有碍观瞻的地名,确系应当调整优化的,应区别轻重缓急逐步进行。着力保护传统地名,不随意更改古老地名,以继承地名文脉。

  4、指位性、简约性

  地名的准确指位性是便利社会使用的基础,应采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词语,对地理实体的属性、规模、所处方位进行高度槪括,达到指位准确、方便使用的目标。

  5、体现文明、突显地域

  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在传统文明、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生产生活诸多方面均具有不同的个性与特色。在地名采词上体现本地文明、突显地域特征,有利于借助地名的直观方式增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丰富地名文化的内涵,突出地名文化的个性。

  第30条  道路专名采词      

  1、道路专名在体现永州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方面占有突出地位,其采词要重点突出永州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既不要盲目移植,更不要贪大求洋。

  2、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实现专名系列化。新城区(工业区、开发区)的路网体系,可根据各个功能区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按照相近的文化主题进行集中采词,或在确定某个(几个)反映特性的主地名后,以派生方式命名周边道路,使各个功能分区道路的专名系列化。

  3、反映道路的地理特征和所处方位、方向,增强指位功能。

  4、快速路,主、次干路不用纯序数词命名。由主、次干路派生巷、里、坊名称时,允许采用主地名加序数词合成的办法命名,即:在主、次干路专名和巷、里、坊通名中间,按从东(南)到西(北)的顺序加入序数词。

  5、除纪念本地或与之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外,一般不采用人名作为专名。除标杆性的、对本地经济有重大贡献的企业(机构)外,一般不采用企业(机构)名称作为专名。

  6、高架路、地铁采用相对应的地面道路名称作为专名。

  第31条  住宅区、商业楼宇专名采词

  1、专名所采词语及其词义应符合地名命名法规、规范的有关规定。

  2、专名应词义健康,符合我国政治、道德标准,不得采用有损国家尊严、妨碍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宣扬封建迷信或崇洋媚外、违背社会公德、庸俗低级趣味、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

  3、不以外国文字、人名、地名命名。不以开发商人名命名(个人全额捐资金额巨大,且完全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者,可适当放宽此规定)。不以汉语拼音字母或序数词命名,不使用生僻字。

  4、所用专名应与住宅区、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相符,一般不使用国名、省名等词语。使用“国际”、“世界”等词语,须出具相应等级和行业的认定文书。不得以“帝王”、“御园”等名不符实的词语自炫。

  5、同城不得重名、同音。

  第32条  桥梁专名采词

  1、强化指位性,可分别以桥梁所在地名命名,以连接的道路名称命名,以所跨河流名称命名,以跨河两岸的地名命名。

  2、在古桥原址改建的,要沿用古桥名。风景名胜区和人口稠密区域的小型桥梁,应特别注意专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人文精神。

  第33条  广场专名采词

  1、就地就近派生,侧重于广场及周边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功能、性质及景观特征,要避免移植没有紧密地缘联系的名称,使广场名称能准确反映功能属性,强化原有的地名群落特征。

  2、以著名历史人物、著名风景名胜区、领军企业、高端产品、驰名商标等的名字和名称命名广场,提升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

  第34条  隧道专名采词

  隧道专名应与其地理位置一致,避免使用含义模糊和指位不明的专名。

  1、以隧道所在地的山岭、山体、水域和洲岛名称采词。

  2、以隧道所连接的两端道路名称组合成词语。

  3、以所在的道路名称采词。

  4、以隧道所在地的区块名称或隧道所通往的区域名称采词。

  第35条  名胜古迹、风景名胜区、休闲渡假区专名采词

  1、以所在地的名称采词。

  2、以主要景点、主体建筑的名称采词。

  3、以所纪念的人物的名字采词。

  4、以所提供服务的功能、功效、性质采词。

  第36条  派生地名

  派生地名,应与其主地名有直接的、紧密的地缘联系,保持二者在地理指位上的一致性。

  派生地名的基本结构为:“主地名+派生词+派生名称所指称地理实体的通名”。其中,派生词也可以忽略,其余两者缺一不可。

  借用现已消失不用的古旧地名时,应与古旧地名基本同指(同地)、不错位(方位)、不乱序,以保持新、旧地名指位的有序。

  第37条  地名冠名

  1、允许企事业单位、个人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有偿获得某些城市公益设施一定期限内的冠名权,但不提倡,不推广。

  2、所冠名称符合汉语语言规范,字数限4个以下。

  3、地名冠名的实施办法由地名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路网名称规划

第一节  路网名称规划的要求

  第38条  路网名称规划应遵循以下要求:

  1、路网各道路通名要与道路等级相适应,区块内道路专名要集中反映永州地域文化的某个主题特色,实现路网名称的层次化、系列化。

  2、同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确定:“城市道路分为四个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并制定了相应的量化标准。路网名称规划应分别以“大道”对应“快速路”和高规格主干路,以“大街,路、街”对应“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本规划所定“巷、里、坊”以其未达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量化标准,不列入路网名称规划,其命名工作,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另行按法定程序进行管理。

  3、保持已经使用地名的稳定,除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多名重名和通名不统一者外,一般不得变更。

  4、城区新的组团和区块,道路通名采用零陵老城区和外省通行的命名方式,纵向(南北)称“路”,横向(东西)称街,增强道路名称的指向性。

  5、新的主干道路,其专名可以以所在区域主要地理名称、组合道路两端所在区域地理名称、富于本区域传统文化的词语、移植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等方法命名,强化道路名称的系统性和指位性。

  6、城区新区块、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主干路之中,其景观在本区域格外靓丽,可代表本区域路网建设高水平和高品位者,或位居区块中心者,可在其中选取一条使用或保留“大道”通名。

  7、反映永州自然景观特色,突出永州历史文化内涵,提升路网名称文化品位。

第二节快速路网名称规划

  第39条  规划范围、对象

  规划范围与对象为《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3条城区快速路。快速路为城区外围环状形态,系过境交通的外环路,并串联城区各个对外交通的出入口,方便城区内外车辆快捷地出境与入境,又是夹江而建的零陵组团、冷水滩组团、滨江新城组团东岸和西岸之间快速串联的重要通道。

  第40条              规划方案

  环城东路规划名称为:阳明大道(专名采自阳明山,系市域名山)。

  环城南路规划名称为:朝阳大道(道路所在区域系零陵朝阳办事处,域内有著名的朝阳岩风景区)。

  环城西路规划名称为:潇湘大道(道路紧临潇水和湘江的西岸)。

第三节  主次干路名称规划

  第41条  高规格主干路名称规划方案

  零陵—冷水滩区间高规格主干路原名联城公路,后称零陵大道,改扩建后使用名称为永州大道。规划红线宽度100米。目前,已建成机动车道、隔离栅栏、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路灯照明电源由太阳能和风能合成。

  规划名称:永州大道。

  道路宏阔大气、档次高、形象好,是市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展现了永州人的聪眀才智与能力,寄托了永州人对美好未来的梦想、期盼与追求。

  第42条  规划范围、对象

  规划范围与对象为《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次干路,主干路49条,次干路103条。主、次干路采用方格网状结构,预期构建成符合现代化城市功能与环境要求的城市道路系统。

  笫43条  零陵组团主次干路名称规划方案

  零陵组团河西区块规划形成“四纵五橫”的主干路网,“四纵”为工业大道、岭河路、永乐路、桃江路;“五横”为萍洲(西)路、黄泥桥路、潇水(西)路、五堆路及302国道;河东城北区块规划形成“三纵六橫”的主干路网,“三纵”为永州大道(南段)、芝山路、人和二路,“六横”为政通二路、政通四路、日升路、萍洲(东)路、黃古山路、潇水(东)路。零陵组团规划次干路41条,分别为:政通一路、政通三路、政通五路、文惠路、杨万里路、湘口馆路、荔枝路、菱角塘路、羊角山路、黄溪路、小石潭路、石涧路、湖湘路、钴姆潭路、袁家碣路、德榜西路、华源路、庙前街、泉井路、沙叶塘路、五指山路、柳宗元路、湘江西路、德榜路、湘源路、石城山路、江雪路、萍阳路、湘江东路、古城路、中山路、老埠头路、绿影路、风荷路、神仙岭路、百万庄路、人和一路、鸟沙洲路、永职路、香零山路、廻龙塔路。河西区块次干路主要以“永州八记”篇名构建路网名称;城北区块次干路主要以“政通人和” 为题构建路网名称。

  河东古城区块和城南区块的建成区维持现有路网架构。

  本次地名规划作出两项调整:

  (一)河西区块主干路“工业大道” 冠名“零陵”,全称为“零陵工业大道” 。

  (二)城区次干路中“永职路”调整为“群英路”(不以单位简称命名道路)。

  笫44条  冷水滩组团主次干路名称规划方案

  冷水滩组团河西区块规划形成“四纵三横”的主干路网,“四纵”为零陵路、春江路、九疑大道、工业大道,“三横”为西区路、南平路、陶源路;河东区块规划形成“五纵五横”的主干路网,“五纵”为清桥路、双洲路、育才路、永州大道(北段)、马路街路;“五横”为湘永路、翠竹路、中兴路、长丰大道、城南大道。河东区块和河西区块规划次干路24条,分别为:竹林路、站前南路、金竹路、丰泰路、宋洲路、南甸路、仁湾路、逸云路、富强路、进贤路、梨子园路、润之路、复兴岭北路、传芳路、袁家村纵一路、袁家村纵二路、舜源路、梅山路、科技园路、四丘田路、湘江东路、湘江西路、梅湾路、建设路。凤凰园区块规划形成“三纵六横” 的主干路网,“三纵”为珍珠路、银象路、凤凰路;“六横”为紫霞路、梧桐路、珊瑚路、舜皇大道、长丰大道、城南大道。凤凰园区块规划次干路10条,分别为:湘桂三路、天龙路、淡岩路、湖塘路、湘跃路、猎豹路、盘王路、紫金路、月岩路、万寿路。

  本次地名规划作出三项调整:

  (一)“城南大道”调整为“楚南大道”。

  1、道路位于中心城区北部,从城区整体上看,不宜名之为“城南大道”。

  2、突显永州古时为楚南名郡的人文底蕴。

  (二)“长丰大道”河东段调整为“长盛路”。

  1、“长丰大道”超出长丰工业园、跨过曲河湘江大桥、穿越湘江东路后,路宽由42米降至27米,已达不到主干路标准。两路规模、等级上的差异,使其不宜同名。

  2、“长丰”、“长盛” 在美好祈愿的寓意上构成专名序列。

  (三)河西支路“工业大道” 冠名“冷水滩” ,全称为“冷水滩工业大道” 。

  第45条  滨江新城组团主次干路名称规划方案

  滨江新城组团规划形成“两纵五横”的主干路网,“两纵”为鹤鸣大道、永州大道,“五横”为阳甸村三路、李达大道、迎宾路、任贤路、巴洲大道。次干路28条,分别为:阳甸村一路、中江庙横路、李达二路、新田前路,渣里口路、油榨头路、保方寺路、陶公路、文化路、石木冲路、巴洲一路、巴洲西二路、巴洲东二路、巴洲三路、湘江东路、湘江西路、湖烟路、地税路、复兴岭西路、机场东二路、明政路、诚信路、雷发路、新城路、巴氾路、巴洲纵一路、巴洲纵二路、巴洲纵三路。

  该路网路名由沿用冷水滩组团路名(永州大道等)、永州名人、所在区域名、单位名(机场、地稅等)和采用不同的方式命名等五部分构成。本次地名规划为达到地名标准化、系列化目标,作出以下整体设计:

  (一)贯穿道路沿用冷水滩组团路名

  永州大道、湘江东路、湘江西路等沿用冷水滩组团路名。

  (二)使用道路所在区域的主要地名

  滨江新城使用所在区域具有代表性和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名,如:岚角山、蔡家铺(旧地名)、巴洲等,其余不用。

  (三)不采用单位名称命名道路

  机场、地稅、城建、湖烟等均不作道路专名使用。

  (四)按区块设计

  按地名空间布局规划将滨江新城划分为四个区块,其中:

  北部区块,西以永州大道为界、南以李达路为界、北以汇源路为界,按照水流由南向北、山岭东西橫亘的地理特点,南北向道路专名分别采用永州文化溪流名称,如:浯溪、愚溪、濂溪等;东西向道路专名分别采用永州名山名称,如: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等,以构成山水系列路名,丰富滨江新城的“自然生态”寓意。

  中部区抉,西以永州大道为界、南以政和路为界,道路专名分别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为字头组成词语,构成和谐、小康的系列路名,寄托开发建设滨江新城的祈愿。

  南部区块,西以永州大道为界、南以湘莲路为界,从开国领袖以永州风物起兴的《七律·答友人》诗中,摘取白云、翠微、斑竹、红霞、洞庭、长岛、芙蓉、朝晖等八个词组,配以甘霖、琼玉、稻香、果秀、丰华、昇平、百花、百灵等美好词语,构成诗境与美象相映的系列路名,纪念伟人、祈福永州。

  西部区块,东以永州大道为界、南以湘莲路为界、西以湘江西路为界、北以李达路为界,在永州机场的周边,由朱雀、轸星(永州对应的星座)、北斗、蟾宫等星座,蓝天、彩云、银鹰、启航、云龙、凯旋等飞行词语,构成系列路名,凸显机场的作用与功能。

  (五)体现层次化和指向功能

  滨江新城组团道路通名分为大道、大街,路、街,巷三个层次,其中,南北纵向道路通名为“路”,东西横向道路通名为“街”,使通名在层级化的同时,兼具指向功能。

第六章  桥梁名称规划

  第46条  桥梁命名的范围、策略

  根据《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册,城区共有跨河桥梁18座,其中,已建桥梁9座(铁路1座,高速公路1座,跨潇水2座,跨愚溪1座,跨湘江4座),规划建设9座(跨潇水3座,跨湘江6座)。本规划命名范围为16座(铁路、高速公路除外)。

  桥梁的名称:已建的不再重新命名,保持稳定;规划新建的,优先采用所跨河流名称命名;多座桥梁跨越同一河流者,分别采用古地名、桥梁所在区位地名、其两端地名缩略组合的联称地名、桥梁两端连接的道路名称命名。多座桥梁的名称尽可能的系列化。

  第47条  规划方案

  1、已建桥梁采用现名

  零陵组团:南津渡大桥、东风大桥、愚溪桥。

  冷水滩组团:曲河大桥、宋家洲大桥、潇湘大桥、永州大桥。

  2、规划新建大桥命名方案

  零陵组团:

  潇水大桥(潇水在永州城区的第一座大桥。位置:阳明大道南端)、零陵大桥(湘江在湖南境内的第一座大桥。位置:潇湘大道南跨越湘江处)、泉陵大桥(位置: 湘江西路跨越湘江处)、萍洲大桥(大桥两端连接萍洲路。位置:萍洲路跨越潇水处)。

  冷水滩组团:滩市大桥(城区跨度最大的跨江大桥,故采用冷水滩古名。位置:谷源大道东跨处)。

  滨江新城组团:

  政通二路桥(大桥两端连接政通二路。位置:政通二路跨越湘江处)、巴洲大桥(大桥两端连接巴洲路。位置:巴洲路跨湘江处);鹤鸣大桥(大桥两端连接鹤鸣街。位置:鹤鸣街跨湘江处)、楚南大桥(大桥两端连接楚南大道。位置:楚南大道跨湘江处)。

第七章  地名标志规划

  第48条  地名标志

  地名标志,是指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标牌,是国家法定标志物。地名标志內容包括名称批示牌和数序地名标牌。

  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必须采用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和汉语拼音字母的规范拼写形式。汉字的书写使用等线体(黑体字)。

  设置地名标志,是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方便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第49条  地名标志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地名标志组成的系统称地名标志体系,是人文和自然地理实体的指位导向。地名标志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行政区域名称和行政区域界位标志;

  2、道路,公交站、点,人行(过街)天桥、码头等名称标志;

  3、住宅区,沿街、巷院落,住宅区内的楼(幢)、单元、户室编号,门户的门牌等标志;

  4、纪念地、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人文地理实体名称标志;

  5、大型楼宇、地下商场、广场、公园、桥梁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建、构筑物的名称标志;

  6、山、河、洲、湖(塘、水库)、湿地等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标志;

  7、其它起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

  第50条  地名标志体系设置原则

  1、按照国家《地名标牌城乡(GB17733.1—1999)》标准设置。

  2、地名标志设置一般应与城乡建设同步,做到统一规划、布局合理、位置明显、导向准确、安全耐用、美观大方;

  3、服务于地名总体规划,充分体现城区地名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序列化。

  第51条  地名标志的选址

  1、行政区域名称标志应选在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行政区域边界线上。

  2、居民地名称标志应选在居民地的主要出入口处。

  3、道路(街、巷)名称标志应选在道路(街、巷)的起止点、交叉口处。

  4、楼(幢)名称标志应选在每幢楼的山墙两端。

  5、门牌应选在房屋低层门框上方正中央。

  6、山、河、洲、湖(塘、水库)、湿地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应选在所处的主要交通道路的明显位置。

  7、具有地名意义的建、构筑物,台、站、港、场等名称标志应选在面向主要交通道路的明显位置。

  8、其它具有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按照方便、实用、清晰的原则选位。

  第52条  门牌系统的编排

  1、编排的基本方法是,按照路(街)的走向,从东(南)向西(北)、左单右双的顺序依次编排。斜方向的路(街),趋近东西向或南北向的,分别按东西向或南北向的顺序进行编排。分作两段的路(街),以分界处为起编点向两端编制。分作三段的路(街),分别以每段东(南)端为起编点,向西(北)向编排。如果路(街)一侧或两侧较长距离出现空地、或正在拆迀之中,一般按每个门牌占地4—8米预留,城市规划辟为大型商业楼宇、住宅区建设用地的,按楼宇个数或住宅小区个数预留。

  2、正在新建或改扩建的路(街),以已经建成的道路一端为起编点。

  3、老城区向外延伸的路(街),以路(街)在老城区的一端为起编点。

  4、支路(街)门牌编号,以与主路(街)相接的一端为起编点。

  5、支路(街)连接两条主路(街)的,其路(街)名称属派生的,以原生地名的主路(街)一瑞为起编点;非派生的,按走向以东(南)端为起编点。

  第53条  地名标志的密度

  1、路(街)牌

  路(街)牌设置间距:在城市繁华路段,两路牌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0米,其它路段不应大于500米。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两侧均应设置,支路以下可单侧设置。

  道路交叉口应设置路(街)牌,宽度在30米以上的十字交叉口,不应少于4块,丁字路口不应少于3块。道路与巷、里、坊的交叉口不加设路(街)牌。

  2、巷牌

  巷牌在巷、里、坊两端和巷道交叉口处均应设置。

第八章  地名文化保护规划

第一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54条  保护的重要意义

  按照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关于“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定义,地名具有民族性、物质性和文化意义等丰富内涵。

  从古地名追溯既往,可以探寻文明的起始和历史发展演变的踪迹,证实领域的疆界和民族的归属;从新地名看当今,可以映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崭新的时代风貌、精神。从规划创新的地名展望未来,可以预期提升全社会幸福指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梦的壮丽与宏伟。这充分说明地名文化强大的承载力,充分说明地名文化在传承历史、激励当下、昭示后人,以及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55条  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保持老地名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和岁月的演变交替以及新地名的不断涌现,具有古城特色的老地名已寥若晨星,十分珍贵,务必保持稳定,不使失传。

  2、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协调发展

  地名文化的保护工作要同《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结合起来、协调发展。要把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和重点文化街区列为地名文化保护的核心与重点。

  3、保护与发展相结合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古老地名,彰显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促进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的发展中,复活、移植古老地名,由古老地名派生具有文化个性和特色的新地名,使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

  4、以“用”为主,以“录”为辅

  坚持使用是保护地名文化的主要手段,在此前提下,辅助的手段是,对受保护的地名群和单个地名,要建立保护名录,考证名称的来历与演变,设置标志。

第三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对象和范围

  第56条  保护的对象

  以石棚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遗迹遗址名称;

  以舜帝为代表的远古人类活动遗址和景点名称;

  以湘江为代表的春秋战国以来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以县的行政建制和“驰”、“峤”二道为代表的秦代遗迹遗址名称;

  以泉陵侯国、郡县合署为代表的两汉遗迹遗址名称;

  以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张浚、徐霞客、何绍基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遗址名称;

  以朝阳岩为代表的摩崖石刻文化遗址名称;

  以潇湘古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镇、居住地名称;

  以潇湘夜雨为代表的风景名胜景区、景点名称;

  以文庙、武庙、高山寺为代表的全国、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古代寺院庙宇名称;

  以宋代窑址为代表的历代作坊、老字号、名牌名称;

  以府正街、大西门、钟楼为代表的古街、古城楼名称;

  以李达、陶铸为代表的现当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活动遗址名称。

  第57条  保护的范围

  1、时间范围

  从保护对象出发,自现当代上溯至新、旧石器时代,经收集、整理、审定,凡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均应予以保护。

  2、空间范围

  以零陵组团为核心,以冷水滩组团的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古代建筑、名人纪念地等为重点,向四周延伸至市辖各县、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实行地名文化保护的全覆盖。

第四节  地名文化保护的基本措施

  第58条  确立地名文化保护的主旨

  中心城区的地名文化保护,要按照《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粤、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城市”的定性,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山水人文为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基础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为主旨,同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彰显城市的悠久历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第59条  制定地名文化保护的策略

  1、保存与开发相结合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的要求,对列入保护范围的地名,实行保存和开发双管齐下,施行全面保护。

  建立名录,是全面保存地名的必要举措。要开展地名文化研究工作,挖掘、考证、整理古旧地名,编制古旧地名保护名录,确保古旧地名得到完整的保存。在此基础上,列出重要的古旧地名(包括仍在沿袭使用者),在原址设置地理标识,内容包括:名称、含义与出典,原指称实体的规模、景观、面貌,建设年代(已消失的标明消失年代及其原因)等,在保存地名文化的同时,开发新的文化景观,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氛围,增加新的旅游观赏点。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在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中是相辅相成的。

  要着力保持古旧地名的稳定性。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改扩建中,不能因为原有地理实体的改变而无条件地取消古旧地名,不能更改的坚决不改。在新城区的建设发展中,能够派生、移植和复活古旧地名的,要尽可能的派生、移植和复活,使传统优秀的历史文脉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延伸。

  要从民族文化的高度,以创新的方式构建崭新的地名体系。随着城市化的积扱推进,中心城区的规模在快速拓展,经营城市的理念在不断革新,地名命名的理念也必须相应地更新。既要拒绝不符合民族文化的“洋”、“怪”、“空”地名,又要借鉴古旧地名的命名方式,结合永州区域性特点,创造出符合民族文化的、能使其长久存在的新地名,这是保护地名文化不可或缺的举措。

  3、务实与务虚相结合

  保护地名文化重在办实事、见实效。务实,就是社会各阶层对永州历史的认知和文化的认同。务虚,就是要把地名文化作为乡土教材,利用地名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凝聚人心,集聚人气,激励人们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

  要坚持民本意识、参与意识、传承和创新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对保护地名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展示受保护地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强化全社会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如:充分利用古旧地名保护名录,制作老地名地图、出版发行图书、拍摄影像作品、挂牌立碑、开展文化讲座、社会评选地名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营造保护地名文化的良好氛围。

第九章  地名调整优化规划

  第60条  调整优化的对象

  1、违反国家法规和规章者。

  2、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和地名构词规则者。

  3、采词不准确,与被命名地理实体的规模、等级、方位、景观不符者。

  4、同城重名、一路多名者。

  5、內涵和含义庸俗者。

  6、指位功能不强、社会交往使用不便者。

  7、环状道路,局部称“环路”、局部又称“大道”者。

  8、音、形、义不符合本地习俗与文化,群众不满意者。

  9、未达到道路通名等级标准者(即:称幅宽15米以下巷、坊为“路” 者) 。

  第61条  调整优化的原则

  1、保持总体稳定,进行个别的、小范围的微调。

  2、区别轻重缓急,违规违章、使用不便、公众反感者,或居住地单位、市民达成调整共识者先调,其它缓调。

  3、选择旧城(棚户)改造、道路扩建等有利时机,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调整优化。

  4、吸引公众参与,尊重公众意愿。凡调整优化者,都要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

  5、调整优化的名称应与所在区域地名的共性特点保持一致。

  6、强化地名文化保护意识,不用“洋、怪、空”地名取代古旧地名或其它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地名。

  第62条  调整区域内优先留用的地名

  1、古旧地名与使用时间久远的地名。

  2、远近闻名、知名度较高的地名。

  3、居住地单位、居民住宅密集(拆迁改造者除外)的地名。

  4、反映区域性特点、有较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名。

  5、道路跨区域延伸,或与周边道路形成系列路名的地名。

  6、属主城区主地名派生的地名。

第十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63条  构建地名规划体系

  按照本规划的规定,做好各区(组团)的地名分区规划和地名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由地名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构成的中心城区地名规划体系,用以具体指导实际的地名管理工作。

  第64条  加强地名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民政厅指导下,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调、社会参与” 的方针,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和地名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

  1、建立地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督导,切实提高地名管理工作和地名规划实施的效率与效能。

  2、强化地名主管部门的协调职能。中心城区综合开发,新建、改扩建道路或其他公共设施,兴建住宅小区和商业楼宇等,均应由民政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地名命名与更名的管理。

  3、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在审议城市规划、制订城建年度计划时,应通知地名主管部门参加,或将规划项目、城建计划抄告地名主管部门,以便地名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情况,有效地开展地名管理和地名命名、更名工作,促进城市建设规划与地名规划同步实施。

  4、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安排年度地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与维护更新、地名信息与档案建设所需经费,为地名规划的实施和地名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漳。

  5、新闻宣传单位要利用报刊、电视、广橎等媒体大力宣传地名法规,积极报道地名规划与管理工作,增强群众的地名文化意识和法制观念。

  6、相关管理部门在办理涉及地名、门(楼)牌的证、照手续时,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一律使用标准地名。

  7、城区城建工程和建(构)筑物的建设单位和开发啇,必须在工程立项时到地名主管部门办理该项目标准地名审报手续,确保工程在开工前审定有关地名或建筑物名称。                                                                                                                                                                                                                                                                                                                                                                                                                                                                                                                                                                                                                                                                                                                                                                                                                                                                                                                                                                                                                                                                                                                                                                                                                                                                                                                                                                                                                                                                                                                                                                                                                                                                                                                                                                                                                                                                                                                                                                                                                                                            

  第65条  推进地名管理法制化

  1、完善永州地名法规和规章体系,实现地名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出台新的永州市地名管理办法。

  2、积极开展地名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活动,增强依法申报、审批和管理地名的意识,提高全社会遵守和维护地名规划的自觉性,监督规划的执行,关心、支持规划的实施。

  3、严格依法进行地名管理。

  第66条  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的操作程序

  地名命名、更名按照“谁建设、谁申报”的原则,由建设(或主张更名)单位申报,地名管理部门受理,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1、申报。城市规划范围内新建的工程项目、大型建筑物和住宅小区,其建设单位在向城建主管部门申报项目行政许可的同时,必须向地名主管部门申报规划地名手续。

  2、审核。地名主管部门对所申报地名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及统一性等内容进行初审,必要时,可召集地名专家小组进行评议、论证。经审核通过的地名,应向社会公示。

  3、审批。由地名主管部门将审核通过的地名命名、更名(调整)方案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经批准使用的地名为所申报工程项目等的标准名称,受法律保护。

  4、颁证。地名主管部门向申报单位核发《地名使用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布标准名称。

  5、制牌。地名主管部门按国家标准编制、设置地名标志。

  第67条  完善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

  地名标志是实施地名规划并全方位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措施,必须尽快完善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

  1、构建以地名主管部门为主,民政、建设、国土、公安等部冂协作的地名标志管理体制。

  2、地名标志的规格和形式,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地名标志标准;国家或省沒有统一规定的,由市地名主管部门对地名标志的质材、形式、色彩、规格等做出规定,着力在实现地名标志标准化的同时,提升地名标志的文化和景观功能,体现永州特色,形成地名标志个性。

  3、新的标准地名正式产生后,要尽快设置地名标志,方便社会使用。

  4、积极推动地名标志设置由中心城区向城郊乡镇扩展。

  第68条  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1、增强地名文化保护意识。

  2、编辑地名志,建设地名资料库。

  3、把古旧地名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4、创造古旧地名整体保护的环境条件。

  5、编制历史街区的地名保护规划。

  第69条  积极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

  1、建立中心城区地名数据库,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建立健全全市地名信息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政府网上公布地名审批目录,以方便各部门审批、办理有关证、照手续。搞好地名信息的普查、更新,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社会提供标准的地名信息。

  3、健全完善地名档案管理制度,分类收集、整理原始地名档案资料,维护地名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不断充实和丰富地名档案资料,及时修订和更新地名资料,适时编纂出版地名录、地名志、行政区划图等,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十一章  附则

  第70条  名词解释

  本规划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1、通名

  地名的通名,是指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名词。

  2、专名

  地名的专名,是指地名中用来区分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

  3、层次化

  地名的层次化,指地名组成结构上,由同属类地物的规模、等级、景观等因素所决定相应地名用词上的不同等级。

  4、系列化

  地名的系列化,指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地名群体中,同类或不同类,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的地名,在词语来源、含义或字形上存在某种共性,或反眏相同、相近特征,从而显现名称之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5、地名系列区块

  地名系列区块,指地名规划中所划定的、要求地名体现某种规律、特征的,或遵守所设计的地名命名采词主题的区域。

  第71条  其它县的地名命名、更名(调整)和地名管理,参照本规划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72条              本规划经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

  第73条              本规划由永州市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附件1:永州区位图

附件2:永州府四境地名图(清·康熈)

附件3:永州府城厢地名图(清·康熙)

附件4:民国第七督察区公署所在地芝城镇城厢地名图(1946年)

附件5:永州府城、零陵县境建筑名录(清·康熙)

  一、永州府城

  (辑自《永州府图》、《清代零陵县城厢略图》)

  府署 三府署 总镇署 县署

  府学宫(府文庙)县学宫(今零陵文庙)

  濂溪书院 浮洲书院

  府学西斋 县学西斋 考棚

  演武厅 捕厅

  回龙塔 怀素塔

  愚溪桥

  香零山

  保元宫 天后宫 乾元宫 南岳宫

  (府)昭忠祠 (县)昭忠祠  浮溪祠 陈公祠

  永华堂

  高山寺 东山寺 太平寺(唐龙兴寺)碧云庵

  关圣庙(今武庙)柳子庙

  潇湘庙 龙王庙 黃溪庙 梅姑庙

  火神庙 唐公庙 马王庙 五通庙

  府城隍 县城隍

  钟褛 鼓楼 药局 储谷仓 藏孥仓

  东门 南门 太平门 永安门(今小西门)大西门 潇湘门

  北门 镇永门

  二、零陵县境

  (摘自清道光《永州府志》)

  盘云寺竹林寺湖塘寺九龙寺永宁寺楚兴寺

  桥头寺  澹山寺  宝春寺

  书堂寺(城北二十里怀素故居,有素遗像)

  大田寺  香岩寺  周塘寺

  臺盘寺  诸仙寺  新宅寺  林泉寺  龙归寺  镇峰寺

  樟古寺  保坊寺

  普庵寺  霞碧寺  莲塘寺  石泉寺  州臺寺  善庆寺

  磊石寺  宝坊寺  南山寺  云楼寺  祝圣寺  架溪寺

  明月庵  绿天庵  善济庵  弥陀庵  圆通庵  悟灵庵

  太平庵  莲花庵  护珠庵  西莲庵  西竺庵  金莲庵

  优檀庵  延生阁

  甘露庵  镇龙庵  地藏庵  水寿庵  旃檀林  净乐林

  观音阁  多福林  转龙庵  极乐庵  水星观  文昌宫

  斗姥阁  水星庵  万寿宫  火星观  碧云庵  廻龙庵

  真仙观  何仙观  牛头观  杨塘观  宝峰观  石龙观

  莲鹤观  大仙观  潮水观  顺缫观  林观  天仙观

  仙居观  川真观堂观

  药王庙  马王庙  花石庙  娘娘庙  孱陵庙  三圣庙

附件6:永州市零陵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序号

等级

分类

名称

地址

年代

1

国家

古建筑

柳子庙

河西柳子街

2

国家

古建筑

迴龙塔

河东廻龙塔路

3

国家

永州武庙

河东东山

4

省级

零陵文庙

河东东门巷

5

国家

周家大院

西郊涧岩

6

国家

古石刻

朝阳岩石刻

河西萍阳路

唐—现代

7

国家

淡岩石刻

西郊富家桥镇

宋—清

8

省级

古墓葬

王德榜墓

西郊凼底乡

9

省级

古遗址

石棚

西郊黄田铺镇

远古

10

市级

古建筑

东门城廓

河东东门巷

11

高山寺

河东东山

12

节孝亭

河西古木塘

13

福寿亭

河东南津南路

14

愚溪桥

河西萍阳路

15

柳子街民居

河西柳子街

16

寓贤祠

河西萍阳路朝阳岩

17

潇湘庙

河东向家湾

18

诸葛庙亭

河西诸葛庙村

19

贤水桥

西郊富家桥镇

明清

20

接履桥

北郊接履桥镇

21

八角桥亭

北外邮亭圩镇

22

古戏台

郊外新宅里镇

23

福寿塔

西郊大庆坪乡

24

古砖塔

西郊水口山镇

25

惜字塔

西郊石岩头乡

26

佛塔

东郊外石山脚乡

27

字塔

郊邮亭圩镇

28

青云塔

东郊邮亭圩镇

29

张浚故居

河东文星街

30

总督巷

河东总督巷

明—清

水晶巷

水晶巷

古街古民居

31

第一次县农民协会代表大会会址

河东东山西麓

现代

32

区级

干岩头

西郊富家桥镇

33

市级

风景

名胜

愚溪:柳宗元诗碑

(一)八愚

唐代文学 钴姆潭

家柳宗元 西小丘

诗文记载 小石潭

的景物   愚溪晀雪

河西

34

西山:娘子岭、珍珠岭

河西

35

小石城山

河西

36

石涧

河西

37

石渠

河西

38

(二)

香零烟雨

城南潇水河中

39

永州

景观

萍洲春涨

城北潇湘合流处

唐宋

40

恩院风荷

河东城南

宋—凊

41

绿天蕉影

河东东山

42

(三)

观音寺

西郊珠山鎮

43

佛文

化区

观音庵

西郊富家桥镇

44

古墓葬

荷叶岭古墓

河西荷叶岭

唐宋

45

泉陵侯王家族墓地

河东鹞子岭

西汉

46

龙伯高墓

河东司马塘

东汉

47

周希圣墓

北郊接履桥镇

48

王漫土墓

东郊邮亭圩镇

49

古遗址

望子岗遗址

西郊凼底乡

新石器

50

淡岩遗址

北郊富家桥镇

商周

51

古石刻

福仙岩石刻

西郊梳子铺乡

52

古井

紫岩仙井

河东文星街

53

春泉井

河东水晶巷

54

撒珠井

河东撒珠巷

55

革命

文物

张洪生

西郊水口山镇

近现代

56

烈士墓

57

周忠烈士墓

北郊接履桥镇

58

李达碑

北郊老埠头

59

红军标语

东郊菱角塘镇


附件7:永州市地名演进槪况

  一、地理区位

  永州市地理座标处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之间,按星野划分为轸星11度;南北长245公里,东西宽144公里,总面积22441.43平方公里;位居湖南省西南部,与衡阳、郴州合称湘南。四境相邻县(市)为:东面(衡阳市)常宁、(郴州市)临武、嘉禾、桂阳;南面(广东清远市)连州、(广西贺州市)贺州、(桂林市)富川;西面(广西桂林市)恭城、灌阳、全州;北面(衡阳市)祁东、(邵阳市)邵阳、新宁。

  永州市市区位于五岭之一的都庞岭北麓,潇水、湘江穿流城中,零陵、冷水滩分居南北;地理座标处东经111°11′—111°57′、北纬25°11′—26°49′之间,总面积440平方公里;全境的东面为祁阳、南面为双牌、西面为东安、北面为(邵阳市)邵阳。

  二、古旧地名

  永州、零陵,一地两名,上古称零陵,中古改永州,稍后曾并称永州零陵,嗣后时以零陵代永州、或以永州辖零陵。

  零陵本义是指舜帝崩、葬之地。司马迀《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是”,指的是以舜墓为标志的地域,包括驾崩的“苍梧之野”、墓葬的“江南九疑”(殷商以前,丧葬习俗是不树不封、墓而不坟,但纪奠之风已成。用“零陵”标示舜帝崩、葬之地,即为纪奠)。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共标记我国夏以前出现的重要地名34处,零陵是其中之一(引自:《零陵县志·1992》)。

  舜以前,零陵属三苗之地。舜以后,禹分天下为九州,零陵属“荆州”。禹子启建立的夏朝开始在零陵纪奠舜帝,商、周期间,“零陵”仍被当作人文地理词使用。春秋、战国时为“楚南境”,是楚国地域广大的标志,伟大诗人屈原在《九歌》中歌咏了零陵“九疑”、“湘水”(“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与传说。

  秦统一六国,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使长沙郡辖零陵县,以此为始,“零陵”既是人文地理名,也是行政区域名,并成为所辖区域的首府。

  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但吴芮封长沙王时,零陵尚未属长沙国,至景帝后二年才“以零陵益封长沙(定)王”。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定王在零陵湘水与深水(又称邃水,今潇水)汇合地和九疑山下建泉陵、舂陵两侯国分封其子(同时在今邵阳境内设都梁、夫夷两侯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作为辖制诸侯王的跟进措施,汉武帝将零陵从长沙郡析出,立为郡制,郡以下的建置名称有:零陵、营道、泠道、始安、营湘、洮阳、钟武(以上为县制),泉陵、都梁、夫夷、舂陵(以上为侯国),其中,属今永州所辖的是营道、泠道、营湘、泉陵、舂陵。在此其间,“弋钓潇湘”、“潇湘之渊”先后在《淮南子》与《山海经》等典籍中出现,地名“潇湘”因而得以面世。以上郡县、山水构成了永州最古老的地名,其中,九疑、潇湘在历史的演进中成为永州最具地域特点、指位性最强的地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地图即有九疑山的显著标志。

  西汉末年,王莽在孺子刘婴一朝摄政,王莽自称虞舜后裔,在九疑建“虞帝园”,“封九疑亭侯于营道”,改零陵郡为“九疑郡”,郡下诸县一并改名。

  舂陵侯五世孙刘秀灭新莽复刘汉,史称东汉。刘秀废九疑郡,复零陵郡及辖县名称,移郡治于泉陵,开启了零陵的郡和县治所合处一地的历史,时在建武(公元25—56年)。这期间,零陵的建置名称在西汉郡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湘乡、昭阳、烝阳(今分属湘潭、邵阳、衡阳),舂陵则迁去南阳,其地并入冷道,泉陵由侯国改为县制。

  三国期间,零陵归属吴国后辖地大为缩小。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划零陵郡西北部设昭陵郡(治所在今邵阳市) ,划西南部设始安郡(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 ,划南部设营阳郡(治所在今道县) 。同时,将北部的湘乡重安(原钟武县, 今衡阳县)、烝阳等三县划归衡阳郡。划出后, 零陵郡下辖六县:泉陵(今零陵、冷水滩、双牌三区县及东安大部)、祁阳、永昌(今衡阳祁东)、零陵(今广西全州)、洮阳(今广西全州一部、资源一部,湖南东安一部)、观阳(今广西灌阳)。营阳郡下辖四县: 营浦(今道县)、泠道(今宁远大部)、营道(今宁远一部、道县一部)、舂陵(今宁远一部,新田,祁阳一部)。

  东晋,郭璞注<山海经*中山经>之“弋钓潇湘”:“潇水今所在未详”。此即指“潇湘”为潇水、湘江二水之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废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移零陵县治于泉陵,除泉陵县名。永州之名始称于世,永州、零陵从此成为一地二名。永州之得名,源于“郡西南有永山、永水”(永州府志),永山、永水之名也得以闻名于世。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7年),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有隋一朝,零陵的建制名称有:零陵(今零陵、冷水滩、双牌、东安、祁阳、祁东)、湘源(今广西全州、灌阳、资源)、永阳(今道县、江永)、营道(今宁远、新田及祁阳一部) 、冯乘(今江华及广西富川一部)。隋末,营道改梁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废零陵郡,分置永州与营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改营州为道州,道州之名面世。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撤道州并入永州,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又复置道州,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唐代,永州辖地的建制名称有:零陵(今零陵、冷水滩、双牌、东安)、祁阳(今祁阳、祁东),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观阳(今广西灌阳)。道州辖地的建制名称有:宏道(今道县)、延唐(今宁远)、江华、永明(今江永)、大历(今宁远北部,新田及祁阳一部)。其间,吕温、柳宗元于宪宗元和年间共同正名“潇水”,柳宗元指湘口馆为“潇湘二水所汇”之地,潇水之名和西汉初年语焉不详的“潇湘”由此同时落地永州。

  五代,潇湘汇合口下游一里设“潇湘镇”,是为永州古镇名。

  宋朝,宏道、泠道、延唐、大历等地名消失,被先前已出现的道州、江华、永明和新命名的宁远所取代,东安场升格为县制,永州现今所使用的建制名称大体成型。

  元朝,立行省制,省下设路、县,永州零陵郡、道州江华郡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

  明代改路为府,太祖降道州府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崇祯分宁远新田堡为新田县,永州府以下建制名称有:道州、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江永、江华、新田。

  清代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即今湖南省湘南。清康熙《永州府志》绘有《永州府图》,图中显示,府城城池内街道基本完备,此后近三百年间几无变化,其名称为“街”、“巷”,至清末,有12街、18巷、25坊,但此图署名者仅府正街、正街、后街、新街、文星街、七层坡、梅姑巷。

  继屈原之后,从西汉到清代,司马迁、刘熊渠、蔡邕、庾阐、刘骘、谢朓、宋之问、李白、杜甫、元结、吕温、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欧阳修、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张孝祥、元好问,解缙、徐霞客、顾炎武、王夫之,袁枚、纪晓岚等,历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莫不以永州山川风物为题著文赋诗,文脉相承,古旧地名常有所载。其中,元结诗文中有石鱼湖、平阳、泷南,命名、更名的有零陵朝阳岩(原名:西岩)、道州右溪、祁阳浯溪等,他的诗句“零陵城廓夹湘岸”,说永州的城廓跨越潇水,形成两岸夹江之势,吟唱了盛世永州的繁华。柳宗元居永十年,诗文中除潇湘外,水有愚溪(原名:冉溪、染溪)、山有西山、寺有法华、地有“八记”之地,居有“八愚”之景。明末徐霞客畅游永州38日,高岩幽窟、山川形胜,所载甚详,于今都成了古旧地名。

  民国,撤销州府建置,永州不存、道州改县,原永州府所辖各县先后归属于衡阳道和第九、第七行政督察区(其中,1922年—1937年省直管县,1927年—1931年境内新置有“阳明县”)。1946年绘有零陵城厢图,图名“芝城镇”,图中,政府机构标有(第七行政督察)公署、县政府,公共建筑标有公园、操场,共标有18街、9巷(无通名者归于此)、4坊,其中南北向为:北门正街、教育街、钟楼街、唐公街、仓门口、南司街、韩家塘,潇湘巷、考棚后街、鼓楼街、正大街、五通街、城隍街、南门正街,贤铞坊、九华坊、三多坊、登鹏坊,梅姑庵巷、霭士井;东西向为:府正街、总督巷、水晶巷、新街、大西门正街、文星街、七层坡、老县署街、县城隍街、东门街、东门巷。城门有7:东门、南门、太平门、小西门、大西门、潇湘门、北门。

  三、当代地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成立永州专区,1950年5月改为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合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零陵划属衡阳专区,1962年12月恢复零陵专区,1968年9月改为零陵地区,1995年11月设立地级永州市,下辖零陵、冷水滩二区,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蓝山、新田、江永、江华等九县。

  期间,1960年2月冷水滩由镇升格为市,1962年10月撤市仍划归零陵县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建制后恢复为市;1964年成立潇水林区管理局,1969年12月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成立双牌县;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地级永州市成立后,冷水滩撤市建区,县级永州市撤市建芝山区,2005年6月芝山区改名零陵区。

  当代地名多由道路构成,并由此而推及建(构)筑物、居住区、公共设施。年代不同,地名特色各异,折射了不同的历史背景。

  建国初,一方面为了表达对解放的庆贺,另一方面出自城区街道改扩建更名的需要,零陵、冷水滩两城区涌现了不少富于革命色彩的新地名,如:革命路、红旗路、解放路、新生路、人民路、东风路、前进街、和平巷等,为纪念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两地还命名有中山路。1958年“大跃进”期间,零陵将组织干部、群众和学生修建的第一条突破老城区的道路命名为“跃进路”。

  “文革”期间,地名命名、更名进一步向革命化演进。零陵芝城镇改名“东风镇”;没有新建道路,便将旧路改成新名,如幸福路、大寨路、工农路、红星街、劳动巷等;中小学改数序名称为“东方红”等革命名称;新建的跨潇水大桥命名为东风大桥。

  改革开放以来,城区快速拓展,零冷两地联系日趋紧密,地名命名呈现多样化趋势。永州、零陵、潇湘、九疑等古旧地名,以及正大街、新街、水晶巷等古城街道名称先后恢复使用(“文革”期间改变的名称随之消失);快速路采用“大道”通名,用以区别于一般的城市道路;新建路、桥或以所在区域地名命名(珊瑚路、黃古山路、南津渡大桥等),或由古旧地名派生(九疑巷、潇湘大桥等),或使用寓意式命名(育才路、繁荣路、昌盛路等),体现了城市足够的包容性和旺盛的活力。其中,永州经济开发区等新兴园区基本遵从整体规划、全盘统筹原则,使道路、建筑物的命名蕴含着“筑巢引凤”、“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主题鲜明、反映了新时代的特色。滨江广场、金水湾、远志·新外滩、颐园小区、翰林苑、潇湘阁等一批公共设施和住宅小区,风格现代、景观华丽、名称雅致,塑造了城市的新形象,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2003年,市地名委员会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连接零、冷两区的道路4条,在中心城区内更名重名道路3条、重新命名和更名道路7条、新命名道路26条,开启了城市地名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局面。

附件8:永州市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一)中心城区快速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单位:米

 使用名称

  或城建规划名称

起讫

地名规划

阳明大道

朝阳大道(东)—

谷源路(东)

30201

60

阳明大道

潇湘大道

朝阳大道(西)-

谷源路(西)

30409

60

潇湘大道

朝阳大道

阳明大道(南)—

潇湘大道(南)

8828

60

朝阳大道

  (二)中心城区高规格主干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使用名称

起讫

地名规划

永州大道

冷水滩永州大桥南端—零陵日升路

100

永州大道

  

  (三)零陵、冷水滩主干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单位:米

使用名称

  或城建规划名称

起讫

地名规划

零陵组团

桃江路

萍洲路—朝阳大道

4606

42

桃江路

永乐路

岭河路—五堆路

3392

42

永乐路

工业大道

岭河路—五堆路

3824

36

零陵工业大道

岭河路

岭河路—322国道

6093

42

岭河路

五堆路

岭河路—322国道

2941

42

五堆路

黄泥桥路

永乐路—岭河路

1192

36

黄泥桥路

人和二路

政通一路—日升路

3096

36

人和二路

永州大道南段

日升路—朝阳大道

10862

42

永州大道南段

芝山路

日升路—潇水路

4927

28/42

芝山路

迴龙塔路

古城路—芝山路

895

36

迴龙塔路

古城路

萍洲路—回龙塔路

1421

36

古城路

潇水路

潇湘大道—朝阳大道

5647

42

潇水路

黄古山路

芝山路—朝阳大道

1730

42

黄古山路

萍洲路

永乐路—阳明大道

7735

42

萍洲路

日升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3330

42

日升路

政通二路

湘江西路—阳明大道

3959

42

政通二路

政通四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1581

36

政通四路

冷水滩组团

湘永路

湘冮东踣—永州大道

2674

46

湘永路

翠竹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3403

42

翠竹路

中兴路

湘江东路—阳眀大道

2870

36

中兴路

清桥路

潇湘大桥—宋家洲大桥

1282

42

清桥路

双洲路

湘江东路—湘江东路

1967

42

双洲路

育才路

湘江东路—长丰大道

3886

36/60

  育才(南、北)路

马路街路

冷竹路—复兴岭北路

3056

42

马路街路

零陵南路

舜皇大道—城南大道

4117

42

零陵南路

零陵中路

紫金路—舜皇大道

3263

36

零陵中路

零陵北路

紫金路—湘江西路

3864

42

零陵北路

西区路

潇湘大道—湘江西路

2007

42

西区路

南平路

潇湘大道—湘江西路

1872

42

南平路

长丰大道

袁家村纵一路—湘江西路

5140

42

长丰大道

城南大道

袁家村纵一路—湘江西路

6970

60

楚南大道

九疑大道

马坪一路—湘江西路

11359

60

九疑大道(南北)

凤凰园组团

紫霞路

潇湘大道—九疑大道

4421

42

紫霞(东、西)路

梧桐路

潇湘大道—九疑大道

4482

60

梧桐(东、西)路

珊瑚路

潇湘大道—春江路

3660

42

珊瑚(东、西)路

银象路

谷源路—湘江西路

5950

42

银象路

凤凰路

谷源路—湘江西路

5586

42

凤凰(南、北)路

春江路

谷源路—湘江西路

5346

36/42

春江(南、北)路


  (四)零陵、冷水滩次干路名称规划方案表 

  单位:米

使用名称

  或城建规划名称

起讫

地名规划

零陵组团

  政通一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3047

  28

  政通一路

  政通三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3167

  28

  政通三路

  政通五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1219

  28

  政通五路

  文惠路

  湘江东路—日升路

  2092

  28

  文惠路

  湘口馆路

  古城路—阳明大道

  2734

  28

  湘口馆路

  菱角塘路

  黃古山路—阳眀大道

  1786

  24/28

  菱角塘路

  羊角山路

  中山路—香零山路

  1635

  28

  羊角山路

  黃溪路

  柳宗元路—潇湘大道

  594

  28

  黃溪路

  小石潭路

  永乐路—潇湘大道

  784

  28

  小石潭路

  石涧路

  桃江路—湖湘路

  653

  28

  石涧路

  湖湘路

  潇湘大道—萍阳路

  3662

  28/36

  湖湘路

  钴姆潭路

  潇湘大道—桃江路

  1356

  28

  钴姆潭路

  袁家渴路

  萍阳路—朝阳大道

  2888

  36

  袁家渴路

  德榜西路

  永乐路—黃泥桥路

  2146

  36

  德榜西路

  华源路

  长发路—永乐路

  2171

  28

  华源路

  庙前路

  长发路—永乐路

  1079

  28

  庙前路

  泉井路

  永乐路—岭河路

  1806

  36

  泉井路

  沙叶塘路

  长发路—永乐路

  700

  28

  沙叶塘路

  五指山路

  永乐路—五堆路

  4049

  28

  五指山路

  湘江西路

  萍洲路—泉南高速

  6534

  36

  湘江西路

  德榜路

  小石潭路—潇湘大道

  3032

  28

  德榜路

  湘源路

  湖湘路—钴姆潭路

  394

  28

  湘源路

  石城山路

  萍洲路—潇水路

  2474

  36

  石城山路

  江雪路

  萍洲路—湖湘路

  369

  28

  江雪路

  萍阳路

  萍洲路—东风大桥

  5294

  28

  萍阳路

  湘江东路

  萍洲路—泉南高速

  5542

  36

  湘江东路

  古城路

  萍洲大桥—羊角山路

  7060

  24/30/36

  古城路

  中山路

  古城路—羊角山路

  2142

  20

  中山路

  老埠头路

  政通一路—文惠路

  1011

  42

  老埠头路

  绿影路

  日升路—萍洲路

  1851

  42

  绿影路

  风荷路

  日升路—萍洲路

  1710

  42

  风荷路

  神仙岭路

  湘口馆路—黄古山路

  1298

  24

  神仙岭路

  百万庄路

  潇水路—何仙姑路

  1000

  28

  百万庄路

  人和一路

  政通一路—政通五路

  2204

  28

  人和一路

  鸟沙洲路

  日升路—永州大道

  982

  24

  鸟沙洲路

  永职路

  鸟沙洲路—萍洲路

  1060

  28

  群英路

  香零山路

  萍洲路—羊角山路

  4455

  36

  香零山路

  迴龙塔路

  古城路—黃古山路

  1260

  36

  迴龙塔路

冷水滩组团

  竹林路

  九疑大道—湘江西路

  1362

  36

  竹林路

  站前南路

  潇湘大道—紫金路

  1997

  30/20

  站前南路

  金竹路

  潇湘大道—梅山路

  1399

  36

  金竹路

  丰泰路

  珍珠南路—湘江西路

  2363

  36

  丰泰路

  宋洲路

  珍珠南路—湘江西路

  1251

  28

  宋洲路

  南甸路

  潇湘大道—湘江西路

  3333

  24

  南甸路

  仁湾路

  湘江西路—长丰大道

  2522

  24

  仁湾路

  建设路

  湘江东路—湘永路

  565

  36

  建设路

  逸云路

  湘江东路—永州大道

  1816

  28

  逸云路

  梅湾路

  清桥路—逸云路

  1945

  28/36

  梅湾路

  富强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1561

  28

  富强路

  进贤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2548

  36

  进贤路

  梨子园路

  育才路—阳明大道

  1991

  24

  梨子园路

  复兴岭北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1247

  28

  复兴岭北路

  传芳路

  湖塘路—舜源路

  9293

  36

  传芳路

  舜源路

  传芳路—宋洲路

  1042

  24

  舜源路

  梅山路

  珍珠路—湘江西路

  1925

  28/20

  梅山路

  湘江西路

  谷源路—楚南大道

  15120

  36

  湘江西路

  湘江东路

  永州大道—楚南大道

  10647

  36

  湘江西路

  科技园路

  九疑大道—谷源路

  1453

  28

  枓技园路

凤凰园组团

  湘桂三路

  九疑大道—珍珠北路

  3448

  28

  湘桂三路

  天龙路

  九疑大道—珍珠北路

  3577

  28

  天龙路

  淡岩路

  九疑大道—谷源路

  4039

  28

  淡岩路

  湖塘路

  潇湘大道—四丘田路

  4832

  36/28

  湖塘(东、西)路

  猎豹路

  南甸路—楚南大道

  2200

  36

  猎豹路

  湘跃路

  九疑大道—潇湘大道

  4413

  28

  湘跃路

  盘王路

  湘桂三路—珊瑚路

  4420

  28

  盘王路

  紫金路

  淡岩路—零陵北路

  4265

  28

  紫金路

  月岩路

  湘桂三路—珊瑚路

  5215

  28

  月岩路

  万寿路

  湘桂三路—湘江西路

  6570

  28

  万寿路

  

  (五)滨江新城路网名称规划方案表

  单位:米

使用名称

  或城建规划名称

起讫

地名规划

北部区块

  复兴岭西路

  楚南大道—李达大道

  36

  次干路

  浯溪路

  湖烟路

  阳甸三路—规划支路

  28

  次干路

  愚溪路

  鹤鸣大道

  楚南大道—千世头路

  26

  主干路

  濂溪路

  ——

  阳甸三路—中江庙横路

  20

  支路

  永水路

  阳甸三路

  湘江东路—复兴岭西路

  20

  支路

  越城街

  中江庙横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42

  主干路

  都庞街

  新田前路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36

  次干路

  萌渚街

  阳甸一路

  湘江东路—复兴岭西跆

  28

  次干路

  紫云街

  阳甸二跆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36

  次干路

  紫金街

  ——

  湘江东路—复兴岭西路

  20

  支路

  永山街

  ——

  湘江东路—永州大道

  20

  支路

  箫韶街

  ——

  鹤鸣大道—复兴岭西路

  28

  支路

  独秀街

  李达大道西段

  湘江东路—永州大道

  60

  主干路

  鹤鸣西街

  城南大道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60

  主干路

  楚南大道

中部区块

  明政南路

  永连公路—巴洲大道

  36

  次干路

  政嘉路

  女书路

  李达大道—陶公路

  28

  支路

  政惠路

  诚信北路

  李达大道—寇准西路

  36

  次干路

  通显路

  诚信南路

  城建西路—永连公路

  36

  次干路

  人杰路

  ——

  城建路—石木冲路

  18

  支路

  和顺路

  ——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28

  支路

  国强街

  利安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28

  次干路

  泰昌街

  ——

  永州大道—诚信北路

  20

  支跃

  民富街

  油榨头东路

  明政北路—诚信北路

  28

  支路

  安康街

  潇湘庙东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28

  支路

  百福街

  陶公东路

  永州大道—诚信北路

  28

  次干路

  业勤街

  寇准东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28

  次干路

  兴邦街

  城建东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36

  次干路

  旺盛街

  ——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20

  支路

  惠民街

  ——

  明政北路—诚信南路

  12

  支路

  天宝街

  李达大道东段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60

  主干路

  李达东街

  迎宾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42

  主干路

  迎宾大街

  石木冲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42

  主干路

  岚角山街

西部区块

西部区块

  湘江东路

  楚南大道—泉南高速

  36

  次干路

  湘江东路

  湘江西路

  楚南大道—泉南高速

  36

  次干路

  湘江西路

  机场东一路

  油榨头路—石木冲路

  28

  支路

  银鹰路

  机场东二路

  油榨头路—石木冲路

  28

  次干路

  彩云路

  鹤鸣大道南段

  楚南大道—千世头路

  36

  主干路

  蓝天路

  油榨头西路

  鹤鸣大道—永州大道

  28

  支路

  朱雀街

  潇湘庙西路

  鹤鸣大道—永州大道

  28

  支路

  启航街

  陶公西路

  鹤鸣大道—诚信路

  28

  次干路

  轸星街

  ——

  鹤鸣大道—机场东二路

  20

  支路

  云龙街

  寇准西路

  鹤鸣大道—永州大道

  28

  次干路

  北斗街

  任贤路

  鹤鸣大道—永州大道

  12

  支路

  蟾宫街

  城建西路

  机场东一路—永州大道

  36

  次干路

  凯旋街

  ——

  银鹰路—永州大道

  20

  支路

  蔡家铺街

  李达大道西段

  湘江东路—永州大道

  60

  主干路

  李达西街

  石木冲西路

  湘江东路—永州大道

  42

  主干路

  凤翔西街

南部区块

  ——

  无名支路—无名支路

  20

  支路

  白云路

  ——

  无名支路—无名支路

  20

  支路

  翠微路

  诚信南路

  城建路—永连公路

  36

  次干路

  斑竹路

  ——

  东湖路—永连公路

  36

  支路

  红霞路

  ——

  巴洲大道—永连公路

  36

  支路

  洞庭路

  ——

  千世头路—巴洲二路

  20

  支路

  长岛路

  ——

  千世头路—无名支路

  20

  支路

  芙蓉路

  ——

  石木冲路—巴洲二路

  36

  次干路

  朝晖路

  ——

  石木冲路—东湖路

  42

  次干路

  昇平路

  千世头路

  湘江东路—诚信路

  36

  次干路

  元宝街

  巴洲路

  湘江东路—永州大道

  28

  支路

  百花街

  ——

  湘江东路—无名支路

  20

  支路

  云雀街

  巴洲大道

  湘江东路—阳明大道

  36

  主干路

  巴洲街

  ——

  湘江东路—永州大道

  28

  支路

  稻香街

  ——

  诚信南路—无名支路

  28

  支路

  果秀街

  ——

  诚信南路—无名支路

  20

  支路

  甘霖街

  东湖路

  永州大道—阳明大道

  28

  次干路

  琼玉街

  湖塘路

  明政南路—阳明大道

  28

  支路

  丰华街


附件9:永州市中心城区桥梁名称规划方案表

使用名称

  或城建规划名称

建成年

功能

地名规划

零陵组团

  东风大桥

  1969

  公路桥,联系河东、河西城区

  东风大桥

  愚溪桥

  1986

  公路桥,贯通萍阳路,联系愚溪南北两岸

  愚溪桥

  南津渡大桥

  1994

  公路桥,方便车辆过境,有利河西城区沿江向南发展

  南津渡大桥

  (未命名)

  (规划中)

  公路桥,城市外环道路桥

  潇水大桥

  (未命名)

  (规划中)

  公路桥,潇湘大道跨江桥

  零陵大桥

  (未命名)

  (规划中)

  公路桥,湘江西跨江桥

  泉陵大桥

  萍洲大桥

  (在建)

  公路桥,萍洲路跨江桥

  萍洲大桥

冷水滩组团

  长丰一桥

  1975

  公路桥,方便车辆过境,有利河西城区沿江向南发展

  曲河大桥

  宋家洲大桥

  2001

  桥坝合一,联系河东、河西城区

  宋家洲大桥

  潇湘大桥

  1992

  公路桥,联系河东、河西城区

  潇湘大桥

  复兴大桥

  2012

  公路桥,联系河东、河西城区

  永州大桥

  滩市大桥

  (规划中)

  公路桥,联系河东、河西城区

  滩市大桥

滨江新城组团

  政通二路桥

  (规划中)

  公路桥,政通二路跨江桥

  政通大桥

  巴洲大桥

  (规划中)

  公路桥,联系新城东西两岸

  巴洲大桥

  李达大桥

  (规划中)

  公路桥,联系新城东西两岸

  鹤鸣大桥

  长丰二桥

  (规划中)

  公路桥,联系新城东西两岸

  楚南大桥


附件10:永州市中心城区公园名称规划方案表

名称

位置

面积

(公顷)

性质

备注

零陵组团

  零陵公园

  政通三路南、政通四路北

  33.0

  综合

  规划

  萍岛公园

  零陵萍岛

  42.8

  综合

  在建

  小石城山公园

  石城山路西、桃江路东

  45.1

  综合

  规划

  东山公园

  河东东山

  5.5

  综合

  在建

  怀素公园

  潇水路南

  17.6

  纪念

  现状

  文庙公园

  零陵文庙

  19.6

  专类

  扩建

  张飞公园

  何仙姑路南

  27

  纪念

  规划

  朝阳公园

  河西朝阳岩

  28.8

  专类

  现状

冷水滩组团

  虎岩公园

  西区路北

  5.2

  专类

  现状

  潇湘公园

  翠竹路北、育才路西、湘永路东

  36.5

  综合

  现状

  将军岭公园

  南平路南

  9.2

  综合

  规划

  宋家洲公园

  湘江中宋家洲

  64.1

  综合

  规划

  仁湾公园

  舜皇大道北

  25

  综合

  规划

  龙塘公园

  翠竹路北、阳明大道西

  11.1

  综合

  规划

  曲河公园

  梨子园路南、育才路东

  4.8

  综合

  规划

  城南公园

  永州大道东、阳甸村三路北

  4.8

  综合

  规划

凤凰园组团

  谷源公园

  谷源路北、月岩路东

  51.6

  综合

  规划

  淡岩公园

  淡岩路北、岭头上路西

  9.6

  综合

  规划

  传芳公园

  传芳路西、湘跃路南

  8.7

  专类

  规划

  紫霞公园

  紫霞路北、春江路东

  4.3

  综合

  规划

  白竹亭公园

  珍珠路东、珊瑚路南北两侧

  15.3

  综合

  规划

  珍珠公园

  珍珠路东

  4.3

  专类

  规划

滨江新城组团

  尚贤公园

  湘江东路东、李达大道南

  34.2

  专类

  规划

  中心公园

  陶公路南、文化路北、明政路东、雷发路西

  44.9

  主题

  规划

  岚角山公园

  寇准西路南、机场东一路东

  9.2

  综合

  规划

  祥云公园

  巴洲大道、巴氾路交叉口

  2.4

  综合

  规划

  巴洲公园

  湘江巴洲

  32.6

  综合

  规划

  柘塘公园

  永州大道东、巴洲大道南

  39.17

  综合

  规划

附件11:永州市中心城区道路名称规划(分区)图

  

附件12:地名词库

  一、分类词库

  1、传统类

  主字:

  德  孝  仁  义  忠  勇  礼  诚 

  组词:

  崇德  德隆  立德  德音  德馨  德邻  孝友  孝慈  孝义  孝竹  孝感

  仁化  仁宇  仁风  仁声  仁政  仁爱  仁德  仁寿  义方  义心  义勇

  义武  义门  义林  忠贞  忠诚  忠义  忠实  忠心  勇武  勇壮  勇烈

  礼文  礼士  礼贤  礼乐  诚实  诚义  诚信  亮节  高节

  人物:

  黄盖  蒋琬  周敦颐  怀素  李郃  乐雷发  周希圣  何绍基

  (虞)舜(帝)  蔡邕  李(太)白  元结  柳宗元  寇准  欧阳修

  黃庭坚  米芾  张浚  陆游  范成大  杨万里  张栻  张孝祥  元好问

  解缙  董其昌  徐霞客  顾炎武  王夫之  袁枚  纪晓岚

  纪年:

  元鼎  建武  开皇

  2、地理类

  主字:

  华  湘  永  清  青  锦  秀  美 

  组词:

  新华  春华  丰华  风华  华城  华兴  湘南  湘水  清湘  湘楚  荆湘

  永山  永水  永兴  永强  永和  清泉  清水  清晏  清源  清溪  清汉

  青山  青云  青翠  锦绣  锦秀  锦屏  秀山  秀水  秀丽  秀色  毓秀

  清莹  秀澈  美丽  华美  和美  嘉美 

  永州八景:

  香零烟雨  朝阳旭日  恩院风荷  法华睌钟  绿天蕉影  愚溪眺雪

  回龙夕照  萍洲春涨

  其他;

  南荆  楚南  荆楚

  3、行政类

  主字:

  勤  廉  惠  益  达  明  和  爱

  组词:

  勤力  勤思  勤勉  勤民  勤奋  廉洁  廉正  廉平  廉士  廉明  廉能

  廉泉  惠民  惠施  惠风  惠然  惠泽  普惠  广惠  益民  益国  益寿

  益友  益智  通达  闻达  睿达  显达  达观  达理  光明  文明  月明

  明德  明见  明镜  明珠  明月  和风  和平  和光  和璧  和睦  人和

  谦和  爱民  爱心  爱德  爱华  爱国  博爰 

  4、科教类

  主字:

  博  文  才  智  育  英  名  功

  组词:

  文博  博学  博大  博施  博观  宏博  文渊  文采  文川  文德  文韬

  文魁  英才  良才  才华  才子  智士  智圆  智周  智方  睿智  慧智

  育英  育美  育才  育德  英才  英华  英武  武英  含英  大名  英名

  名扬  驰名  名公  名苑  名士  清源  天源  智源  勋功  功德  功成

  天功  建功  功名

  5、商贸类

  主字:

  道  昌  隆  发  金  银  恒  顺 

  组词:

  正道  宏道  同道  崇道  公道  昌明  昌盛  昌乐  昌期  吉昌  隆兴

  兴隆  隆盛  隆昌  隆庆  隆发  祥发  发达  奋发  风发  金山  金牛

  金市  金波  金兔  金河  金屋  金城  银海  银汉  银宫  银臺  银蟾

  恒大  恒发  恒贵  恒升  顺成  顺昌  顺天  顺风  顺时  顺庆

  6、工农类

  主字:

  振  腾  宏  兴  精  广  穗  丰 

  组词:

  振兴  振扬  振武  振绮  振奋  振缨  腾飞  腾起  腾达  腾跃  腾越

  宏达  宏图  宏琏  宏硕  宏大  恢宏  兴旺  兴盛  兴华  宏兴  永兴

  精华  精良  精妙  广大  广衍  广通  广丰  广饶  广达  广济  穗秀

  穗丰  穗花  嘉穗  丰华  丰亨  丰彤  丰沛  丰芙  丰盈  丰衍  丰登

  7、吉祥类

  主字:

  吉  祥  泰  瑞  福  寿  康  富 

  组词:

  吉祥  吉庆  吉星  吉光  吉和  祥瑞  祥和  祥英  祥云  祥麟  祥风

  泰元  泰平  泰辰  泰运  泰宁  瑞玉  瑞禾  瑞星  瑞香  瑞麦  瑞露

  福田  福门  幸福  福庭  福星  福泽  寿星  寿山  寿元  寿宫  长寿

  康平  康阜  康庄  康宁  康乐  富贵  富民  富饶  富国

  8、时令类

  主字:

  春  夏  秋  冬  月  年  岁  世

  词组:

  迎春  春花  春柳  春兰  春梅  夏莲  夏荷  秋菊  秋桂  秋实  秋河

  秋波  秋月  冬梅  冬青  柳月  荷月  桂月  新月  浩月  年丰  延年

  万年  天年  岁丰  岁稔  百岁  盛世  济世

  9、数序类

  一品  一音  一统  一门  一脉  二雅  二象  二仪  二耀  三才  三元

  三友  三甲  三多  三秀  三春  三昧  三清  四知  四美  四海  四喜

  四象  四维  四德  五玉  五车  五瑞  五义  五福  五听  五湖  六和

  六韬  六顺  六艺  六宝  六骏  七星  七贤  七宝  七观  八仙  八采

  八柱  八俊  八象  八达  九芝  九丹  九春  九英  九鼎  九韶  九华

  十全  十友  十哲  十善  十锦  十德  百昌  百合  百泉  百草  百禄

  千秋  千叶  千岁  千和  千金  万福  万年  万方  万象  万安  万春

  10、星空类

  主字:

  天  宇  日  月  星  云  霞  虹 

  组词:

  天元  天功  天全  天竹  天成  天和  天马  天宇  玉宇  宇航  日华

  日新  日冠  日壇  日观  月波  月宫  月津  月浦  月壇  月华  星斗

  星河  星海  星汉  星风  星桥  云天  云和  云英  云海  云龙  云鹏

  云屏  云霞  霞光  烟霞  朱霞  红霞  虹霓  虹彩  虹裳  虹玉

  二、分区词库

  1、零陵组团

  主字:

  灵  芝  玉  古  远  厚  文  明 

  组词:

  灵芝  灵芬  灵星  灵慧  灵犀  灵臺  芝桂  芝蘭  芝英  芝田  芝园

  玉心  玉水  玉池  玉芝  玉茗  玉海  古韵  古风  古义  古乐  古香

  远大  迒猷  远业  远谋  远图  厚载  厚德  厚忠  厚积  厚生  文光

  文政  文星  文华  文明  文友  文昌  文苑  明德  明哲  明珠  明堂

  明中  明扬

  2、冷水滩组团

  主字:

  尚  高  上  中  雄  通  合  汇

  组词:

  尚贤  尚志  尚武  高尚  高品  高阳  高节  高迈  高昌  高士  高风

  上善  上智  上仪  上礼  上德  上品  中天  中星  中兴  中和  中理

  雄飞  雄风  雄材  雄镇  雄胜  雄起  通雅  通宝  通显  通正  通方

  通达  合和  合乐  合谐  合欢  汇通  汇远  商汇  财汇

  3、冷水滩凤凰园区块

  主字:

  凤  翔  创  先  启  欣  荣  兴  盛 

  组词:

  凤城  凤林  凤仪  凤德  凤鸣  凤舞  凤臺  凤翔  翔泳  翔洽  翔宇

  先举  先进  先识  先锋  先登  创意  创新  创议  创业  创见  启飞

  启迪  启行  荣昌  荣华  荣光  荣怀  荣观  兴和  兴国  兴文  兴庆

  盛明  盛德  盛泽  盛乐  盛壮

  其他:

  白鹭  鸿雁  海燕  海鸥  雄鹰  天鹅  喜鹊  云雀  黃鹂  黄莺  孔雀

  春燕  柳莺 

  4、滨江新城组团

  主字:

  新  宜  恬  苑  园  适  美  红  绿

  组词:

  新垣  新城  新昌  新都  新兴  新阳  新桃  宜丰  宜城  宜兴  宜昌

  恬泰  恬熙  恬逸  恬波  恬愉  恬淡  园光  园通  园景  园象  园妙

  方园  适意  适宜  适士  美德  美泽  美锦  美庄  美迀  美祥  美禄

  美惠  红玉  红莲  红楼  红豆  红蕉  红雨  绿竹  绿云  绿叶  绿影

  其他:

  芳菲  芬芳  绿柳  翠柳  桃李  牡丹  杏花  海棠  月季  杜鹃  丁香

  蔷薇  紫薇  芙蓉  水仙  凤仙  苿莉  桂花  木兰  锦葵  荔枝  樱桃

  腊梅  翠竹  蟠桃  银杏  木棉  红棉  青梅  红莓  红枫  松柏  青松

  (说明;以上词组多辑自1979年版《词源》)

附件下载:永州市中心城区地名总体规划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