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统计局
2016年3月31日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县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总体实现了“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1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8.76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07亿元,增长11.9%。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359元,同比增长9%。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08:36.98:42.9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6%,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2%、42.76%和50.8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32%。
2015年,祁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82.9%,较上年提升了7.4个百分点,在全省二类县区排第五位。从五大类指标中,经济发展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0.7%,提升10.5百分点;人民生活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4%,提升11.4百分点;社会发展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7.3%,提升1.6百分点;民主法治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7.3%,与去年基本持平;生态文明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5.5%,提升14.2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8.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3.9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6 %;棉花种植面积 0.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 2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1%。全年粮食总产量65.7万吨,同比增长1.5%。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中国驰名商标”4个、“湖南名牌”7个;发展专业合作社43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1个。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65.7 |
1.5 |
其中:稻谷 |
万吨 |
54.8 |
1.1 |
油料 |
万吨 |
4.3 |
7.5 |
其中:油菜籽 |
万吨 |
3.2 |
10.3 |
棉花 |
吨 |
579.0 |
持平 |
烟叶 |
吨 |
168.0 |
持平 |
茶叶 |
吨 |
300 |
10.1 |
水果 |
万吨 |
18.1 |
3.4 |
蔬菜 |
万吨 |
87.1 |
23.5 |
林业生产平稳。油桐籽 837 吨,油茶籽16523吨,板粟1973吨,木材采伐量9.4万立方米,竹材10.2万根。
表2 主要林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油桐籽 |
吨 |
837 |
5 |
油茶籽 |
吨 |
16523 |
5 |
板粟 |
吨 |
1973 |
18.9 |
木材采伐量 |
万立方米 |
9.4 |
持平 |
竹材 |
万根 |
10.2 |
持平 |
生猪发展放缓。全年肉类总产量9.39万吨,减少 2.3%。其中,猪肉7.3万吨,减少 4%。生猪出栏 104.3万头,减少2.7 %,存栏65.95万头,减少2 %。
表3主要畜牧业、渔业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9.39 |
-2.3 |
猪肉 |
万吨 |
7.3 |
-4 |
生猪出栏 |
万吨 |
104.3 |
-2.7 |
生猪存栏 |
万吨 |
65.95 |
-2 |
牛出栏 |
万吨 |
1.44 |
2.1 |
羊出栏 |
万吨 |
5.8 |
3.6 |
家禽出笼 |
万羽 |
1201 |
4.6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6.3 |
8 |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5.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9.8万千瓦;联合收割机达801台。实际机耕面积达74.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2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产值284.29亿元,工业增加值73.33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0.9%。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84.36亿元、增加值51.27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2.1%。
表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 标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 |
大米 |
吨 |
404723 |
12.1 |
饲料 |
吨 |
175379 |
3.8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76923 |
12.2 |
米制半成品 |
吨 |
2990 |
-5.7 |
速冻食品 |
吨 |
55196 |
-0.9 |
罐头 |
吨 |
54400 |
-6.4 |
印染布 |
万米 |
441 |
-69.3 |
服装 |
万件 |
586.41 |
-29.0 |
鞋 |
万双 |
1251 |
24.7 |
人造板 |
立方米 |
13364 |
-48.1 |
家具 |
件 |
27608 |
6.6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吨 |
1656184 |
19.4 |
水泥 |
吨 |
3245563 |
12.5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158791 |
98.6 |
日用玻璃制品 |
吨 |
20460 |
-35.5 |
铸钢件 |
吨 |
23248 |
8.1 |
铁合金 |
吨 |
14807 |
9.8 |
单一稀土金属 |
千克 |
1761 |
1.2 |
2015年祁阳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7 亿元,增长24.7%。规模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增长20.2%。实现税收 3.4亿元,增长27.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8.3亿元,增长18.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 2.6亿元。新入园企业11家。新开发工业园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24.58万平方米。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52亿元,增长8.5%。资质等级以上企业17个,完成总产值29.06亿元,增长1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 27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65.41亿元,增长 19.9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1.1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21.0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42.01亿元。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0个,新开工项目298个。
工业投资:全年完成工业投资总额121.08亿元,增长14.0 %;工业技改投入94.86亿元,增长17.3%。
房地产开发投资:8.81亿元,比上年下降19.1%。销售建筑面积53.27万平方米,销售额17.15亿元。
表5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情况
指 标 |
绝对额(万元) |
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 |
2742191 |
18.10 |
其中: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
2654105 |
19.93 |
分产业 |
|
|
第一产业 |
111294 |
24.20 |
第二产业 |
1210791 |
18.60 |
第三产业 |
1420106 |
17.80 |
分行业 |
|
|
农林牧渔业 |
111294 |
24.20 |
采矿业 |
97715 |
129.80 |
制造业 |
1024550 |
18.10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
88526 |
-41.6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0500 |
-52.70 |
批发和零售业 |
14893 |
-32.80 |
房地产业 |
88086 |
-19.1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0650 |
-66.20 |
教育 |
140020 |
769.70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809895 |
75.80 |
五、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零售业完成4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住宿业完成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餐饮业实现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全年进出口总额18257万美元。其中,出口 15972万美元,进口2285万美元。全县内联引资项目 57个,引进外资项目5个,实际到位外资 1.45亿美元。57个项目中,工业项目23个,占总项目的 40.0%;农业项目25个,占总项目的44%;其他项目9个,占总项目的16.0%。
六、交通邮电
全年全县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7.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3630.1公里。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193636万吨公里,其中公路104030万吨公里,水运89606万吨公里;货运量1552万吨,公路1429万吨,水运123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104473万人公里,其中公路103823万人公里,水运650万人公里;客运量5580万人次,其中公路5510万人次,水运70万人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5760.7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6925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5亿元。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总收入完成12.90亿元,较去年增加1.89亿元,增长17.2%。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53亿元,同比增加1.23亿元,增长17.6%;一般预算支出41.23亿元,增长17.0%。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2.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7.5%。
表7全年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指 标 |
绝对数(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一般预算收入 |
129036 |
17.2 |
# 增值税 |
23717 |
28.7 |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
1354 |
83.0 |
营业税 |
21859 |
76.7 |
企业所得税 |
20402 |
92.7 |
个人所得税 |
4235 |
73.1 |
契税 |
9748 |
151.1 |
上划中央收入 |
32586 |
50.5 |
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6.35亿元,比年初增加32.11亿元,比年初增长12.5%。其中:住户存款218亿元,比年初增加23.69亿元,比年初增长10.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3.27亿元,比年初增加11.0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1.21亿元,比年初减少6.40亿元;中长期贷款为82.0亿元,比年初增加17.5亿元。
表8 2015年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指 标 |
绝对数(万元) |
比年初增加(万元) |
比年初增长(%) |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
2563518 |
321074 |
12.5 |
住户存款 |
2179996 |
236884 |
10.9 |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
932724 |
110577 |
11.9 |
# 短期贷款 |
112137 |
-639877 |
-57.1 |
中长期贷款 |
820078 |
174713 |
21.3 |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有学校141所,其中,职中3所,318个班;初级中学36所,543个班;小学97所,1593个班;普通高中4所,208个班;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3036人,在校学生达到7246人;普通高中共招生5065人,在校学生达到14107人;初中共招生11093人,在校学生达到32269人。
表9 2015年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指 标 |
招生(人) |
在校生(人) |
毕业生(人) |
中等职业教育 |
3036 |
7246 |
2152 |
普通高中 |
5065 |
14107 |
4184 |
初 中 |
11093 |
32269 |
10165 |
普通小学 |
13611 |
74350 |
10565 |
学前教育 |
15730 |
25122 |
12475 |
全县小学生升初中比率为100%,初中升高中比率为98.7%。2015年参加高考人数5772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023人,其中重点本科上线631人。全县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364所,其中幼儿园310所,普通小学6所,初级中学5所,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其他民办教育培训机构41个。
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5个,实现产值71.25亿元,同比增长15.6%。全年共申请专利188件,授权专利127件。
九、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6.1万人,常住人口为87.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2万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0‰;死亡人口0.77万人,死亡率为7.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3‰,人口性别比为113.42。
2015年末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6万人,城乡居民登记参保人数51.1万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缴费1.58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7.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6万人。
全年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8626人,比上年减少648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687.01万元,比上年减少101.79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6824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783.84万元,纳入五保人数12605人,发放五保资金3846.34万元。全年全县共发放低保资金18317.19万元,比上年增加1185.04万元。
2014年全县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10861元,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8737元,比上年增加354元,比上年增长4.2%。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3809元,增长9.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32元,比上年增加2042元,比上年增长18.0%。
初步核算,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7.9%。全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6%。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99万吨标准煤,下降7.2%。
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同比减少事故3起、少死亡1人,分别下降37.5%和16.67%;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被国家安监总局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县农村工作部;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商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运管所及公路局;邮电通讯数据来自县邮政局、电信局、移动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户籍人口总数来自县公安局,出生死亡等人口数来自计生委;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安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